第51章 秋闱风波 (第2/2页)
“舞弊!绝对是科场舞弊!”
“张兄才高八斗,怎会名落孙山?而那姓李的,平日里作的狗屁文章,竟高中桂榜,天理何在?”
“请主考大人出来给个说法,否则我等今日便不走了!”
“对!不走了!朝廷开科取士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岂能让阿猫阿狗借机钓取功名?”
石块砸在贡院紧闭的大门上,发出“砰砰”的闷响。
维持秩序的兵丁们组成人墙,额头冒汗,勉力阻挡着越来越激动的人群,形势一触即发。
消息很快便传入紫宸殿。
天保帝看着京兆尹紧急递上的奏报,眉头紧锁。
太后刚刚倒台,朝局初定,最需要的便是稳定。
科举取士乃国朝抡才大典,关乎无数寒门士子的前途和朝廷的声誉,若处理不当,引发大规模骚乱,后果不堪设想。
他放下奏报,指尖在案几上轻叩片刻,沉声道:“高俭。”
“奴才在。”御前大太监立刻躬身应道。
“传周婉儿与听风吟速来见朕,要快,从侧门进来,勿要声张。”
“是。”
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周婉儿与听风吟便已悄然立于殿内。
皇帝言简意赅,意思却再分明不过。
“……此事不宜大张旗鼓查办,恐更激化士子情绪,亦恐打草惊蛇,你二人,一明一暗。”
稍想了想,他又吩咐道:“听风吟,你以北镇抚司协理京畿治安之名,前去弹压场面,稳定人心,并将本次秋闱所有中举试卷与落榜试卷收集起来。
“周婉儿,”他将目光转向她,“你和听爱卿同去,朕要你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朕一个答案——究竟有无舞弊?”
“臣等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两人齐声领命。
婉儿明白皇帝的用意,他想让她揭开“科场舞弊”的盖子。
在查完“镇国金佛”案之后,她本不想再过问朝堂之事,但一想到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们被人“巧取豪夺”了劳动成果,心里就愤愤想为他们鸣不平。
只因她也曾是一名莘莘学子,深知读书学习的苦,更明白考试公平对学子们的重要。
她决心已定,一定要帮那些有真才实学的学子追回他们应得的功名。
此时,周慎行已谈妥了连升客栈收购事宜,只剩搬家了。
在安排妥当白玉堂搬家之事后,婉儿放手去和听风吟一同查案。
……
贡院侧厅之内,气氛凝重如山。
几十摞试卷堆满了长长的条案。
纸墨虽传出淡淡清香,却无人有心境品鉴。
为了便于开展调查,他们大致分了一下工:
由听风吟在外间问询几位主考官员和考生。
周婉儿则在内室负责勘验试卷。
作为一名医者,婉儿把勘验试卷当成一台手术,可谓细致入微。
她首先排除了最常见的舞弊方式——替换试卷。
再看试卷的纸张质地,所勘验的完全一致,并无夹带或特殊标记。
最后看考生的笔迹,前后虽有些微的差异,却同属一人笔记,可以排除代考。
经过婉儿仔细的排查,排除了所有可能的作弊和造假情形。
一切都很正常,并无漏洞,似乎昭示着这次秋闱的结果是无比公平的。
周婉儿蹙起眉头,心中疑窦丛生。
“难道学子们情绪失控真的是因为落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