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神秘徽章,线索浮现 (第1/2页)
穆雨晴指尖的冰晶尚未完全散去,掌心残留的寒焰已归于平静。她没有收回手,而是将目光落在训练台上那枚空白魔晶上。魔晶表面映出她银白的发丝与清冷的眸光,纹路正缓缓成型——那是她刚刚刻下的冰火双旋技轨迹。她知道,这一技必须封存进“冰羽”最深处,作为后续行动的底牌。
但她更清楚,昨夜幻象中的高塔并非偶然。
她起身,走向密室角落的冰柜。柜门开启时,冷雾溢出,她取出一枚鎏金徽章。这是数日前圣城使者亲手所赠,表面镌刻着繁复的太阳纹路,据称是“虔诚者之证”。当时她未觉异常,只觉其材质特殊,魔力沉寂如死水。如今再看,却觉得那层金色之下,藏着某种被刻意遮掩的脉络。
她将徽章置于掌心,寒焰自指缝间渗出,温度极低,却带着一丝火流的震颤。这是她刚掌握的共生之力,不再强行压制火息,而是以冰为引,让两者在极细微的尺度上交叠。徽章表面的缄默金开始产生微不可察的形变,热胀冷缩之下,一层极薄的金属剥离,露出其下蚀刻的暗纹。
她瞳孔微缩。
那纹路,她见过。
她立即取出随身魔晶终端,调出“冰羽”数据库。一串编号闪现——第4章记录,唐月初遇时携带的黑教廷信物碎片,边缘残存的边角纹样。她将徽章底层纹路与之叠加比对,系统发出轻微共鸣提示。
完全吻合。
她没有动容,只是将徽章翻转,指尖轻抚其背面。若仅是纹路相同,尚可解释为巧合或旧时工艺沿用。但问题在于,圣城与黑教廷的符号体系向来泾渭分明,一个代表“光明秩序”,一个象征“影之归途”,绝无交融可能。如今却在同一枚徽章上共存,且是被刻意隐藏。
她将徽章收回,取出一枚冰符。这是昨夜她留在修炼场门框夹层中的监控符纹,此刻符面霜影清晰,显示自她离开后,无人进入。她确认安全后,从袖中取出一只特制冰晶共鸣盒。盒子由千年寒髓打造,能隔绝一切外部魔力探查,是“冰羽”用于解析高危信物的专用容器。
她将徽章放入盒中,闭目凝神。
片刻后,她指尖轻点心轮。六瓣冰晶轮缓缓旋转,体内冰凰本源被唤醒。她并未强行催动,而是以“守护之念”为引,让那股沉睡的力量自然低鸣。刹那间,共鸣盒内的徽章微微震颤,一道螺旋状的魔纹自其内层浮现,如同冻结的讯息流,在冰晶壁上投下幽蓝光影。
是魔纹回路。
她立刻意识到,这并非简单的信息存储,而是一条被封存的信号路径。它不对外发射,也不接收,更像是一个被动记录装置——记录她对徽章的每一次触碰、每一次魔力探查、每一次情绪波动。
她睁开眼,取出另一枚魔晶,调出北狼谷古洞穴的拓文资料。那是她在第十章时通过一名流浪法师获得的残卷,记载着黑教廷早期祭祀仪式中的“影语”编码体系。她将魔纹回路的结构与拓文中的一段铭文对照,发现其螺旋走向、节点分布、能量衰减曲线,竟高度一致。
她开始破译。
第一个节点代表方位——北纬67°,雪蚀线以北。那是北境极寒地带,常年被暴风雪覆盖,除少数废弃观测站外,几乎无人涉足。
第二个节点是代号——“归凰站”。
她指尖一顿。
“归凰”二字如针扎入识海。她想起幻象中那具悬于高塔之顶的冰棺,棺中凤影蜷缩,九道锁链贯穿羽翼。那时她以为那是象征性的囚禁,如今看来,或许是真实存在的地点。而“归凰”,不是迎接,而是召回——将她体内的冰凰心源,引回某个早已设好的囚笼。
她将破译结果封入加密魔晶,正欲将其嵌入“冰羽”核心层,忽然停住。
还差最后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