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门道?你竟然背着我偷吃 (第1/2页)
张有财揣着从苏长河那里得来的“门道”,一头扎进后厨,把伙计小二支使得团团转。
“老板,真要加酒糟啊?,咱用了三十年的老面引子,发面扎实,街坊都认这个,咋突然换配方了?万一砸了招牌咋办?”
张有财头也不抬地揉着面,面团里掺了点化开的酒糟,发得比往常快些,透着股淡淡的甜香。
“少废话,按我说的做。”
他抓起面团往案板上摔,“啪”的一声,粉沫子飞起来,“老面是‘沉’,可缺口鲜活气!苏师傅那面叫‘活’,面里藏着风,嚼着带劲!”
他边说边揉,力道比平时大了三成,额头上的汗珠子滴进面里,也顾不上擦。
折腾到后半夜,第一笼改良包子出锅了。
效果很惊人,包子个个圆鼓,不像以前一样扎实得发沉,倒像是浮在气里的云,看着就软和。
小二伸出食指轻轻一按,面团“噗”地回弹,惊得他“呀”了一声。
张有财率先拿起一个包子递给小二:“尝尝。”
自己在旁边紧张的咽口水。
小二一口咬下去,只感觉面皮软的像嫩豆腐,不松散,有弹性,面皮混着点微甜,比老面多了些清爽。
韭菜馅没以前那么冲,鸡蛋和韭菜的辛气缠在一起,滋味是如此地协调。
比他们以前的包子,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小二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道,“老板!这、这也太好吃了!”
“比咱以前强十倍!”
张有财的脸有了笑纹,忙追问:“跟……跟苏师傅的比呢?”
小二嚼着的动作顿了顿,眉头皱起来,半晌才挠头:“比咱以前是强太多,可……”
他咂咂嘴,“好像少点啥。”
小二也说不清楚具体缺少什么,张有财看的着急,自己拿个包子细细琢磨。
张有财尝了一口,脸上的笑纹淡了些。
小二不懂,他这个老手艺人还能不懂吗?
“缺了口活气。苏师傅地包子就像刚从地里摘的菜、刚捞的鱼,透着股鲜灵,我这包子虽然得了秘诀,但是显得“呆板”,就像是照着模子复刻的,终归比不上正品。”
小二不懂,但小二会看脸色,知道这时候自己最好不要说话,只默默在一旁装作不存在。
张老板脸上的笑慢慢退了,捏着包子的手松了松。
苏师傅包子里带着的那股“活气”是高人传承,历练打磨出来的,他学不来,只能学个皮毛。
但即便如此,这包子也比从前强太多了,至少能压过李婶一头。
第二天一早,张记和李婶的摊子就同时支起来了。
往常,这两家的生意总差不离。
张记的老面扎实,吃着顶饱,出力气的汉子爱买;李婶的馅调得清淡,萝卜切得细,带孩子的媳妇和老太太更爱光顾。
街坊们吃惯了,你来三个张记的包子,我买两个李婶的包子,都差不离。
新客听了口碑,要么瞅着哪家排队少就去哪家,要么干脆两家都买俩尝尝,加上两家铺子挨着,地理位置没差,一来二去,顾客数量总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可现在不一样了,苏长河的包子一出现,像磁石一样把食客都吸引过去,谁要是敢下午出摊,只有被挤兑死的下场。
所以今儿一早,两家都选择在上午出摊,卯着劲吆喝,生怕慢了半分,被对方抢了先。
张有财端出第一笼改良包子,他扬着下巴冲李婶那边笑:“老李,今儿得让让了。”
李婶正指挥掌柜的往笼屉上盖布,闻言瞥了他一眼,嘴角撇得老高:
“得瑟啥?一晚上你家包子还能长出花来?咱两家的手艺,谁不知道谁?”
在她看来,张记就算改,也顶多是换汤不换药,自己也是老手艺人,还能被唬住喽?!
可事实出乎她的预料。
“老张,你这包子皮咋回事?软得像棉花糖,我爹那没牙的嘴都能嚼动了?”
“这韭菜馅也没以前那么冲了,鲜得很,和下午那小伙子卖的像。”
“可不是!我昨儿买那小伙子的包子,就爱那面软乎,你家今儿这面,跟小伙子的差不离了!咬着不费腮帮子,还带着股麦甜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