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哥哥们太爱我了怎么办-17 (第2/2页)
他的人生围绕教育公平和儿童心理健康展开,从他自己身上出发,他觉得有太多孩子因为家庭和社会背景的差异无法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和心理支持……方家人一直在他的身边。
方既明在公益品牌化上帮了他很多,不同的明星,精英和社会组织开始参与其中,捐款和提供物资支持。
挺好的。
这个近乎无声的念头险些让他跟着屏幕上那张被暖色光晕照亮、与他有几分相似的脸一起由衷地,让嘴角向上牵动——算了吧。
一旁的看守员盯着他,微不可察地动了下手指。
对罪名严重程度而言过分年轻的特级罪犯正靠在冰冷的维生舱壁上,仰头看着屏幕上那个被鲜花掌声和宏大叙事包围的另一个“自己”。那个虚幻的结局与现实形成了刺目的对比。
任映真没有表情,他坐起来的动作还有些迟滞感,湿漉漉的黑发贴在额角。
但他居然在那个家伙的眼里看到了一点温度和触动,不过很快就像是一瞬的水纹,瞬间归于目标特有的透彻,仿佛能吞噬一切情绪的虚无之中。
果然是错觉吧。
连续两期节目,没有任何一个常规流程的探视申请,记录列表里,他的编号后面只有一片冰冷的空白。
他闭上眼,心里再默念了一遍黑塔工作人员的守则:永不探究、永不解读,永不同情。
嘀。
他的光脑收到了一条新信息:
【核心区A-07:收到探视申请】
【探视类型:深度隔离】
【权限级别:7】
【备注:黑塔管理委员会已通过】
他转头看向维生舱。
任映真离开节目后就不太像活人,会做出的表情不多,外貌又有一种苍白脆弱的假象。他刚看完“另一个自己”的结局,就自觉从维生舱里爬了出来。
“编号A-07,有探视安排,跟我走。”
他走出两步,背后没传来声音。他停下,霍然转身。
任映真从赤足踩在金属地板上,仍然没有表情。像个无根的幽灵。虽然把凝胶处理干净也换了身衣服,但他还没来得及做别的。
他就这么盯着看守员,表情看起来挺无辜的。
“……穿鞋。”他只好发出新的指令。
任映真才动起来。他整理完毕就自觉地回到方才原位,仍然是三步远的距离。滑门无声开启,他们走过通往探视区的狭长通道。冷白的光铺满每一寸金属表面,不留任何死角。
那种轻巧的脚步声始终缀在他三步后的位置,被看守员规律有力的脚步声轻易掩盖。
“有代号吗?”囚犯的声音在他背后打破了这种单调的合奏:“编号也可以,你应该是我的固定看守员吧。有个代称,我好称呼你。”
年轻看守员的后背肌肉绷紧一瞬,没有回头:“青隼。”
静默又持续了几步的时间,他听见任映真的声音再一次响起:“今天探视结束后,我可以回去吗?”
他的喉咙好像被人扼住了,一股憋闷在胸腔里膨胀。
A-07知道来探视的人不会是他的家人或朋友,并且青隼确信——任映真在填《第二人生》的节目协议时有仔细看过条款,非常清楚黑塔与节目组的深度合作协议。
有关特殊探视和深度交互的服务条款劝退了不少对《第二人生》感兴趣的囚犯。
而这些条款没有囚犯本人以外的人会在意,反正对社会来说,也只是有害垃圾再利用。
如果是部分类型特殊探视的话,当然用不着回牢房休息了。
“非特殊探视。”青隼回答:“探视过程中你的生理和精神数据会被详细记录,最终能否调整静息配额,由监控组根据综合评估数据决定。”
“谢谢。”任映真说:“我知道了。”
走到指定房间门前,青隼将光脑在门禁处扫了一下,门开了。看守员只会在探视房间外等待。
他还没追加命令,任映真就迈步走了进去,门在他身后合拢,发出沉闷的落锁声。在探视时间结束前都不会再打开。
他走到桌前落座,玻璃的对面、访客椅上坐着他熟悉的人。
是方望槿。
和剧本里的“校园公主”相比,她长相更加甜美,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米白色套裙,衬得肤色盈润。长发柔顺地披在肩后,应该才刚吹干,她居然还有空化了精致的淡妆,不过眼里还有血丝。
在两人的目光隔着玻璃相遇后,她的双眼倏而亮了起来,迸发出一种近乎灼热的,饱含兴奋和探索欲的光芒。
似乎是下意识的,方望槿前倾身体,脸上展开一个笑容:“映真同学。”
“演出结束了,方小姐。”他在她面前坐定。
这盆冷水并未浇灭方小姐的热情,她脸上的笑意反而加深:“来见你之前,我跟黑塔的工作人员聊了聊。这是我目前为止最高兴的一场演出,我一直怀疑,你是不是带着现实记忆进入剧本的……不过、黑塔方给我的回复是已经检查过你的记忆屏蔽程序,最高级别,保证完美无缺。”
任映真只是平静地看着她。
他的沉默让隔在两人之间的玻璃像一堵冰做的墙壁。
“一出来我就赶紧托人预约了你的探视,你知道吗,你的‘价格’已经和前辈持平,超越一半同期的主人公了呢。我差点没抢到,按照这个趋势……如果你能活到第五期的话,我恐怕就买不起你了,哪怕只是权限7。”
她语气里带着一点撒娇般的抱怨,视线仍然锁定在他脸上。
可惜任映真并没有给她任何反应。
真令人失望。
“方映真”在现实中为什么会是这么无趣的人呢?
“为什么呢,映真同学。当时如果接受我就好了,绝对是皆大欢喜的场面,双方父母从此可以拥有两个孩子……为什么呢?是我不够喜欢你吗?”
任映真抬眼,终于回看过来,直视了她的脸:“因为我看见了你的喜欢。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你的‘喜欢’确实比其他人给我的都多。”
她可以花言巧语,但他的能力不会对他说谎。
问题只会出在他个人解读上,而一旦了解了一个人,他极少出错。
“那为什么……”
“我厌恶你的喜欢。”他答道:“你看着我的眼神,是看着一件被寄托了情感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