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哥哥们太爱我了怎么办-4 (第2/2页)
方梦远一噎。任映真说得倒是真的。
“爸妈是这样,哥也是这样。”少年轻声道:“只会让我‘别闹了’。”
方梦远陷入沉默。
方映真是家里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个孩子,这是不争的事实。外人旁观,自然会认为这是个幸福家庭,父母从来也不曾亏待过任何一个孩子。但只有孩子们清楚,父母终究是更偏爱前两个孩子。
长子方既明是家中骄傲,更是不折不扣从小到大苦出来的孩子,跟在父母身边的时候几乎没过过几天好日子。在家境最艰难,冬日供暖都烧不起的日子里,他陪父母熬过来,熬到方梦远出生;现在,哪怕他已经在外地工作很少回来,家里饭桌上聊起最多的人仍然还是他。
而方梦远对方父方母来说则是标准的望子成龙模板,从小到大的第一名,“别人家的孩子”,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又因为觉得亏待长子,所以总是忍不住想对这个孩子好一些,再好一些。
等轮到第三个孩子出生时,家里条件变好太多。父母既不亏欠他什么,也不指望他什么。
方映真当然也聪明,同样成绩优异,但已经有二哥珠玉在前;他不是爸妈的情感锚点,也不是他们拼搏期想要押注的对象。个性使然,这孩子的性格也不讨喜,从来不撒娇,不多话,但也不惹事。
不惹事就是最大的优点。
方家所有人都习惯了这份安静。
方梦远已经习惯了只看得见弟弟的发顶,此时此刻才后知后觉,他已经跟自己差不多高了,不再是那个沉默寡言的小孩子。看着自己的那双干净的眼睛里,燃着一簇细小、倔强,令他感到陌生的火光。
习惯了“你听话就好”的孩子,也想发出别的声音。
似是猛然惊觉,他意识到,如果弟弟再不反抗的话就真要被这里吃掉了。不发疯的话说不准真会被逼死,小真他也是没有办法。可他又不只有一个人……难道父母、哥哥还有他就会对弟弟袖手旁观吗?
“小真……”
“不用说了。”他看着弟弟的眼里有一闪而逝的失望:“我不会找任家兄妹的麻烦的。他们是校董的孩子……我又能做什么呢?真搞不懂哥你有什么好为他们抱不平的。”
门被带上,留下一室沉默。
这之后方梦远倒是没再找任映真解释什么,但也没有阻止方望槿继续靠近自己。
毕竟方望槿的靠近并不显得刻意或让人讨厌,她会在方梦远赶去图书馆自习时恰好从美术室抱着画具出来,两人就这样在走廊拐角“偶遇”。
她微微侧身让路,结果怀里的画册蹭到墙壁,飘了几张素描纸下来。
“抱、抱歉,学长!”她匆忙蹲下收拾,发丝垂落遮住半边脸颊,露出一截白皙的后颈。
方梦远也条件反射地弯腰帮忙,恰好拾起一张半成品——画的是校园樱花道,笔触细腻得惊人。
“这是校庆海报的草稿。”她不好意思地抿嘴:“最近总画不好透视……”
刚好,高三预备铃响起。方梦远冲她匆匆点头示意便离开,也错过他转身时少女嘴角转瞬即逝的微小弧度。
她深谙分寸之道,从不会让自己制造的各种桥段影响到方梦远的学习时间,始终让自己的戏份留在若即若离的停顿处。她总是出现在方梦远生活里“正好”适合交谈的那些空隙里:
比如在高三楼下的布告栏,她假装忙着贴美术部的展览通知;又或者再次偶遇他在教师办公室交作业,又是那么几分钟的巧合。
他们的每次交谈都短暂得近乎克制。三分钟不到,就足够让话题戛然而止,留给对方隐约的好奇和未解的挂念。
“学长知道莫奈的《睡莲》用了多少种蓝色吗?”
傍晚、夕阳,课后,少女抱着颜料盒在走廊里看着他,倒退着走,笑意狡黠。
方梦远一愣,还没开口,她已经俏皮地挑眉:“下次告诉你!”转身时扬起的裙摆弧度也迷人。
那抹笑意和那道未解的谜题,像一根轻轻撩动心绪的羽毛……柔软,且难以忽视。
他慢慢开始生出一种细微的愧疚感:她明明也只是被卷进来的无辜人士。
【我不好说……这有点……】
【温柔刀,刀刀收人性命,但是味儿对了,没有人可以拒绝这种小白花不去怜惜她】
【我在大润发杀了十年的鱼了,我的心已经跟我的刀一样冷了——呜呜妹宝我要永远追随你!】
【方哥的理智已经在她这缴械了,主人公还有救吗】
【这么简单的温柔陷阱看不出来吗?】
【她愿意为了你用心还敢不领情?更何况剧本里的所有人也都只是高中生啊……】
就在这种微妙氛围还未完全发酵时,夏令营的通知下来了。
每年固定一次的综合素质拓展活动,参与者限定为高一、高二年级。
本届主题是“野外协作与多维挑战”,分组名单由校方统一分配,要求混班混社团搭配,以锻炼学生“真实社交与适应力”。
高三年级由于学业压力,需要专注备考,因此不参与。
分组名单由系统和班主任共同随机分配——或许真的是“随机”得刚好,或许是节目组暗暗推波助澜,名单里赫然写着:
B组:方映真、任知时、任望槿……后面还跟着几个不熟的同学。
对方望槿来说,真是天赐良机。她原本计划在夏令营前进一步挑拨方梦远和任映真的关系,但现在或许有更好的方式。
三天两夜,没有家长,带队老师不会全程跟随,好完美的舞台。
出发的那天雨丝细密如烟,有人心事暗涌,有人野心生根。
学校大巴停在校门外,学生们三三两两拎着行李,各自上车。
任知时笑着和旁人说话,侧过脸时,目光恰好和任映真撞上。两人谁也没收回视线,只一瞬间,世界像是安静了。
有同学悄声议论:
“这不是……那三个人分到同一组了?”
“真的假的?那不就——”
剩余的声音被雨声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