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 番外:中平五年,东莱告读者书

番外:中平五年,东莱告读者书

  番外:中平五年,东莱告读者书 (第2/2页)
  
  凡归降之众,每户授荒田五十亩,熟田二十亩,由郡县统一勘界造册,发给田契,三年不征赋税。
  
  其鳏寡孤独者,别置“恩田”供养;
  
  愿从军者,编入屯营,亦兵亦农。
  
  又命各县工官督造“东莱犁”三千具,贷与降民,分三年偿值。
  
  更遣老农百人,巡行指导,教以时令土宜。
  
  昔日执刀之手,今扶犁而耕;往岁啸聚之野,尽为稻麦之畴。
  
  时人谓之:“三十万人归田亩,八百村落起炊烟”。
  
  不过一岁,流民皆著户籍,荒野渐成膏壤。
  
  昔时黄巾之患,今转为东莱之民;往日干戈之地,尽作太平之景。
  
  今后,郡府将继续宽徭减赋,劝农兴桑,使新附之民永为良善,
  
  使东莱之田尽载仁政。
  
  东莱襟带山海,向为青州形胜之地。
  
  自郡府推行新政以来,民力既足,兵备遂兴。
  
  今有常备之师:带甲步卒一万,铁骑千乘,舟师两千,旌旗蔽日,器甲鲜明。
  
  步卒皆选良家子弟,三时务农,一时讲武,厚其廪饩,精其戈矛。
  
  骑兵则募幽燕善士,一人双马,驰骋如风,可斥候百里,摧锋陷阵。
  
  舟师依海为营,楼船斗舰巡弋东海,保盐漕无虞,御寇盗于波涛之外。
  
  然此皆常备之师耳。
  
  郡内更行府兵之基:凡授田之丁,农隙操练,各县藏甲于库,预置军校。
  
  但逢非常之变,便可依籍征召,旬日可得十万之众。
  
  昔时安置黄巾三十万,今多为郡国之民,亦为府兵之本——
  
  此正应玄德公“仁义之师,寓兵于民”之要义。
  
  故今东莱之盛,非惟仓廪实、盐利丰,更在兵民一体,守可为耕,战可为兵。
  
  诚所谓:
  
  常备三万甲,隐兵十万师
  
  民安则国固,仁政乃长策
  
  今后郡府将继续修武备、明赏罚、蓄民力,
  
  使东莱永为海疆砥柱,不负朝廷重托,不负百姓殷望。
  
  东莱既安,郡府尤重教化之道。
  
  长史孙乾亲赴北海,以万民之望,恳请大儒郑玄移驾。
  
  康成公感其至诚,遂携经籍弟子,徙居黄县。
  
  郡府乃于城北择清静之地,兴建“东莱官学”,郑公总领学政,开《诗》《书》《礼》《易》四科教习。
  
  初时学子三百,未及半载,已达千人。
  
  琅琅书声,朝夕不绝,黄县一时竟成青州文枢。
  
  更得管宁、邴原、国渊、王烈诸贤相继来投,共襄盛举:
  
  管幼安清操自守,主讲《孝经》《论语》,令学子知廉耻、明节义;
  
  邴根矩刚正明断,署功曹史,肃清吏治,推贤良、黜奸猾;
  
  国子尼精于实务,领田曹掾,授农桑之术,劝课农桑,通沟洫、兴水利;
  
  王文烈德化乡里,任学官丞,行“寓教于民”之策,使教化下及闾巷。
  
  昔日持戈之黄巾旧部,今有负笈问学者;往时荒僻海滨,今成礼乐渊薮。
  
  玄德公尝亲临官学,谓诸生曰:
  
  “仁义非独存于经卷,更当践于行止。诸君学于此,当为天下苍生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