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5章 技术攻坚 (第2/2页)
然而,这边刚平息,军品加工那边又遇到了新问题。军队来了新订单,是一种结构更复杂一点的金属配件,需要一道关键的焊接工序。三产公司现有的老师傅里,焊工技术最好的那位,对这种新材料的焊接也把握不大,试做了几次,合格率都不理想。
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不能按时保质完成,刚刚建立的信誉将毁于一旦。
林凡再次挺身而出。他虽然大师级钳工技能对焊接有所涉猎,但并非专精。他一边让老师傅继续尝试,优化参数,一边让韩春明立刻去打听,能不能从外面请个厉害的焊工老师傅来现场指导,哪怕就指导几天也行。
韩春明二话不说,蹬上自行车就冲出了厂门。一下午时间,他几乎跑遍了四九城他知道的所有相关工厂和维修站,嘴皮子都快磨破了,终于被他以一天十块钱的高价,请来了一位已经退休在家、但手艺极高、脾气也极倔的老焊工。
这位姓牛的老师傅被韩春明死磨硬泡请来,本来还有点不情愿,但一到车间,看到那批军品配件和急得团团转的众人,技术人的那股劲儿就上来了。
他二话不说,套上工装,拿起焊枪,仔细看了看材料和要求,调整了一下电流,手腕稳稳一动,一道均匀漂亮的鱼鳞焊纹就出现在工件上,完美无瑕!
“就这么焊!看清楚了?电流、角度、速度,差一点都不行!”牛师傅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三产公司的焊工老师傅看得心服口服,立刻带着年轻工人们跟着学。牛师傅也不藏私,一边骂骂咧咧地说着“笨”、“手抖什么”,一边手把手地教。
林凡全程陪同,亲自给牛师傅端茶倒水。在牛师傅的指导下,焊接难题迅速攻克,合格率大幅提升。
又一次技术攻坚,有惊无险地度过了。林凡看着重新顺畅运转的生产线,看着身边虽然疲惫但眼神明亮的团队成员,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个新生的、磕磕绊绊的三产公司,正在一次次困难磨砺中,顽强地成长着。
而他也通过这次请外援的经历,再次意识到了顶尖技术人才的价值,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开始在他心中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