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2章 组建团队 (第1/2页)
接下组建劳动服务公司的重任后,林凡立刻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他深知,万事开头难,而一个好的团队是成功的基石。
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招人,而是规划。他把自己关在新分配的厂长助理办公室里,对着红星厂的人员结构图、资产清单、甚至废料产出报表研究了整整两天。他必须找到这个新公司的生存空间和优势所在。
结合红星厂的实际,他初步勾勒出几个业务方向:
1.综合利用:回收利用厂里的金属边角料、废旧物资,进行分拣、粗加工甚至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五金件、劳保工具。
2.劳务服务:组建一支相对专业的队伍,承接厂内外的绿化、保洁、小型土建、设备搬运安装等劳务项目。
3.生活服务:尝试利用厂里闲置场地或设施,开办面向职工和家属的小卖部、小吃店、理发店等,方便生活,创造利润。
4.技术延伸:从技术服务公司承接一些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密集型的辅助工序或外包项目。
思路清晰后,他开始大刀阔斧地组建团队。
对内选拔:他没有大张旗鼓,而是悄悄地在全厂范围内物色人选。他需要的不是技术最拔尖的,而是有责任心、有耐心、有协调能力、甚至有点“匪气”能镇得住场子的干部。他亲自找一些口碑不错的中层干部和老师傅谈话,成功说动了一位为人正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老车间副主任出来担任公司的党支部书记,主抓思想和人员管理。又挖来一位精打细算、原则性强的老会计负责财务。
对外招聘:对于业务骨干和一线员工,他决定主要面向社会招聘,重点是返城知青和厂内职工待业子弟。招聘告示贴出,明确要求“吃苦耐劳、服从管理、有创业精神”,待遇与业绩挂钩。报名处排起了长队,林凡亲自参与面试,他不只看学历,更看重眼神里的那股劲头和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他甚至设置了一些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观察应聘者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这套新颖且严格的选拔方式,在厂里和附近引起了不小的议论。有人说林凡搞形式主义,有人觉得要求太严。但林凡坚持宁缺毋滥,他需要的是能一起创业的伙伴,而不是来混日子的闲人。
就在他紧张筛选之时,韩春明闻着味就找上门来了。
“林哥!林厂长助理!恭喜高升啊!”韩春明一身新行头,笑嘻嘻地溜进林凡办公室,“听说您这儿要开新公司,招兵买马,大干一场?怎么样,给您鞍前马后了这么久,给个副经理干干呗?保证给您把业务搞得红红火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