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1章 易中海的最后挣扎 (第1/2页)
林凡全身心投入到远程协助宋运辉解决轧机故障的攻坚战中,几乎吃住在公司车间里,和几位老师傅一起研究宋运辉千方百计送来的图纸和记录的故障现象。这场跨越南北的技术救援,牵涉了他绝大部分精力。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林凡专注于技术难题时,四合院里那位看似已经沉寂下去的“一大爷”易中海,内心却如同被毒液浸泡般煎熬。他看着林凡在厂里声望日隆,承包的公司红红火火,连带着李厂长都重新挺直了腰杆,而他自己这个曾经的八级工、院里的一大爷,却越来越被边缘化,无人问津。这种巨大的落差感和失落感,日夜啃噬着他的心。
他不敢明着对抗林凡,但他不甘心就此认输。他总觉得林凡的成功是投机取巧,是走了狗屎运,他要用他认定的“规矩”和“道理”,给林凡找点不痛快,证明林凡并非无懈可击。
机会很快来了。厂里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启动,由厂工会、保卫科和各车间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易中海作为退休的八级工,被刘副厂长一系的人“特意”请出来,担任检查组的“技术顾问”。这个身份给了他一个看似正当的“尚方宝剑”。
检查组第一站,就“恰好”选在了林凡承包的技术服务公司。
易中海带着几个人,板着脸,背着手,走进了已然焕然一新的车间。他刻意忽略那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和工人们饱满的精神状态,一双老眼像探照灯一样,专门搜寻犄角旮旯、寻找瑕疵。
“这里!电线裸露,不符合安全规范!”
“这个灭火器摆放位置不对,前面有杂物遮挡!”
“工装穿戴不整齐,帽子都没戴好!”
他吹毛求疵,拿着放大镜挑毛病。陪同检查的小王和几位老师傅忍着气,耐心解释,并及时整改。
易中海转了一圈,没找到什么大问题,心里更加不爽。最后,他停在了那台经过林凡亲手改造、如今是生产主力的老旧铣床前。他围着机床转了好几圈,突然眼睛一亮,指着机床旁边一个自制的、用于快速装夹小零件的非标工装夹具,厉声道:
“这是什么东西?谁允许私自改装设备的?经过技术科审批了吗?有没有安全认证?简直是胡闹!立刻拆掉!这是重大安全隐患!”
这个夹具是林凡为了提升效率专门设计的,虽然看起来简陋,但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安全性经过验证,工人们都用惯了,大大提升了效率。
一位负责操作这台机床的老师傅忍不住辩解:“易师傅,这个夹具挺好用的,没问题的,用了好几个月了……”
“没问题?”易中海仿佛抓住了天大的把柄,声音陡然提高,“你说没问题就没问题?出了事故谁负责?是你负责还是我负责?私自改装设备,违反操作规程,这是严重违纪行为!必须立刻拆除,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他义正词严,仿佛真是为了安全生产着想。跟着来的检查组成员中,有刘副厂长的人,立刻附和,要求严肃处理。
小王急得满头汗,连忙解释这是林经理为了生产需要设计的,效果很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