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珍贵羊绒,想起那个一起学习的他 (第2/2页)
116条发带销售一空,最便宜的卖1块1,最贵的卖过1块5,连本带利是147块7毛。
晓华妈那里收来的58条发带成本是34块8,她自己钩的58条成本是29块。
“今天赚了83块9毛?”
把账算明白了,江麦野精神大振。
若再加上这几天在医院陆陆续续卖掉的。
江麦野靠发带已经赚了127.4元。
以前要挣这么多钱,江麦野需要在棉纺厂上两个月班,再帮邻居们代织三四件毛衣才行,现在她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抵了过去两个月的辛苦!
“这还只是开始呢。”
江麦野喃喃自语,“如果晓华妈能稳定帮我供货,如果收来的发带都能像今天这样顺利卖出去……”
这账才刚算一个开头,江麦野已经在后悔了。
她不该约晓华妈明天下午见面的。
应该让晓华妈今晚就过来!
晓华妈晚一天干活,自己就要少赚几十块呢。
难怪棉纺厂的车间都是工人轮班机器不停,机器开着就能挣钱,谁舍得停嘛。
“麦野姐!”
院子里响起了曾珍的声音。
江麦野把钱放好了拉开门:“你回来啦,今天怎么样,考试还顺利吗?”
考前不特别叮嘱是不想给曾珍压力。
但考完一天还一句都不问,又显得是刻意装出来的平静,曾珍也会觉得奇怪!
曾珍小心谨慎组织着语言:
“我觉得还行,不是很难,当然也不算简单。不过我听了麦野姐你的话,那种连题干都读不明白的难题,我没浪费时间。”
“那就行了,放宽心,明天还按这个路数考试。”
江麦野看了看天色,“趁现在还有时间,我们再来讲讲明天要考的科目,万一瞎猫碰到死耗子猜对了题型,你又能白捡分了!”
正式高考是三天,预考则浓缩成了两天。
数学今天已经考完了,剩下的科目里生物和英语也是曾珍的困难科目。
每次补英语时,曾珍都很佩服江麦野:
“麦野姐,我记得刚恢复高考时不考英语的呀,你怎么连英语也会?”
江麦野若是申城本地长大,曾珍都不会这么好奇。
申城有些家庭是很有文化底蕴的。
哪怕高考中断那些年,这些家庭的孩子仍然在偷偷学习。高考恢复后,没放弃学习的考生都在第一年就考上了大学。
江麦野若是在申城长大,她有学习的底蕴不奇怪。
可江麦野说自己是在农村长大的。
那又在哪里学习的英语?
农村可没有城市的学习环境啊!
找遍整个乡镇,能找到一个懂英语的老师都要烧高香了。
曾珍的问题让江麦野有些许晃神。
她想起了在乡下时的往事。
那些露珠未散的清晨,那些蛙鸣虫叫的夜晚,有人陪着她一起背单词。
她背错一个单词,那人就会屈指弹她额头一下。
一开始,她的额头总会红肿。
后来,她额头的痕迹就越来越淡了。
因为她背错的单词越来越少,也因为那个监督她学习的人,屈指弹额头的动作越来越轻。
不爱就没有怜惜,一旦爱了,她割草时被划一下胳膊都会让那人心疼,对方又怎么舍得弄疼她呢!
江麦野从前很自信那人是爱她的,后来发生的事让她觉得自己太自信了。
什么爱不爱的,在面临前程选择时,一文不值!
江麦野告诉曾珍:“我很幸运,遇到过一个很厉害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