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 淳安落桥记与薪火破雾时 (第1/2页)
2025 年 2 月的清晨,杭州郊区厂房的铁门刚拉开,寒气就裹着山雾灌进来。陈默蹲在三轮车旁,正用胶带把最后一台设备箱固定好 —— 箱子侧面贴着小妍画的星星,边角被夜风卷得有点翘,他伸手捋了捋,指尖的创可贴蹭掉了点胶水。“王师傅,这车闸再紧点,” 他拍了拍车把,“淳安山路陡,别让设备晃坏了,天天还等着呢。”
王师傅正往车斗里塞旧棉被,闻言应着,手里的扳手转得飞快:“放心,这三轮车去年拉过化肥,跑淳安没问题!” 他从车座下翻出个铁盒,里面装着 2024 年的手工频谱仪,“这玩意儿带上,偏远地方信号弱,说不定能应急。”
林野背着个旧帆布包,里面装着浙大的检测报告和培训手册,身后跟着小宇和森森。小宇怀里抱着辆红色玩具车 —— 是 2024 年他第一次控制的那台,车身的漆掉了块,却擦得发亮;森森攥着个奥特曼,另一只手紧紧拉着林野的衣角:“林叔叔,到了淳安,我能教其他小朋友用设备吗?”
“当然能,” 林野摸了摸他的头,“你可是咱们星桥的‘小老师’。”
苏晚最后一个出来,手里提着个保温桶,里面是巷口便利店老板煮的茶叶蛋:“给天天妈妈和淳安的孩子带的,山路远,垫垫肚子。” 她看了眼手机,“天天妈妈说已经在淳安康复中心门口等了,就是有点担心,说当地信号不好,怕设备用不了。”
三轮车往淳安赶时,天慢慢亮了。山路弯弯曲曲,车斗里的设备箱随着颠簸轻轻晃,陈默时不时回头看,生怕哪台颠坏了。小宇趴在车边,看着窗外掠过的竹林,突然说:“林叔叔,我还记得 2024 年你带我去社区测试,当时设备也总晃,你用手抱着它,说‘别慌,咱们能行’。”
林野笑了,想起那年雪夜的民房:“是啊,那时候咱们只有一台设备,现在有二十台了,还能帮到山里的孩子。”
中午时分,终于到了淳安康复中心。院子里已经围了不少人,天天妈妈抱着孩子站在最前面,天天看到三轮车,立刻从妈妈怀里滑下来,跑过去摸设备箱:“林叔叔,设备到啦!丫丫还在里面等呢!”
丫丫是淳安当地的孩子,先天脑瘫,只能发出 “啊” 的单音节,妈妈听说星桥的设备能帮孩子说话,昨天就带着孩子住到了康复中心。
陈默赶紧打开设备箱,开始调试。可刚接通电,示波器的屏幕就跳个不停 —— 淡蓝色的波形里混着杂波,像被风吹乱的线。“信号太弱了!” 他皱起眉,“这里离基站远,设备的信号接收模块跟不上。”
天天妈妈的脸色一下子白了:“那怎么办?丫丫还等着呢,她昨天还跟我说‘想叫妈妈’……”
“别慌!” 王师傅突然想起什么,从三轮车里拿出那台旧频谱仪,“这玩意儿是 2024 年的,抗干扰性强,接在设备上试试!”
陈默赶紧把频谱仪连到主设备上,慢慢旋转旋钮。没过多久,示波器的波形突然平稳下来,淡蓝色的线像条安静的河。“成了!” 他松了口气,“信号稳了,能测试了!”
苏晚帮丫丫戴上小脑环,调整电极片时,发现康复中心的张医生正皱着眉站在旁边。“苏小姐,” 张医生的声音带着犹豫,“我们这里的康复师都没接触过这种设备,要是你们走了,孩子后续怎么用啊?”
这正是林野担心的 —— 偏远地区康复师短缺,设备落地只是第一步,教会当地人用才是关键。
“张医生,我们早就准备了培训手册,” 苏晚掏出笔记本,上面画着详细的操作步骤,“而且今天咱们有‘小老师’。” 她指了指小宇和森森,“小宇用星桥的设备两年了,能教孩子怎么控制玩具;森森有癫痫史,知道怎么调设备参数,不会刺激神经。”
小宇立刻走上前,把红色玩具车放在桌上:“丫丫妹妹,你看,想着‘车车走’,它就会动。” 他戴上备用小脑环,集中注意力 —— 玩具车慢慢往前挪,还绕着丫丫的脚转了圈。
森森也凑过来,手里举着奥特曼:“我以前用设备时也怕疼,后来陈叔叔调了参数,就不疼了,还能写字呢。” 他从口袋里掏出张纸,上面是他写的 “森” 字,歪歪扭扭却很工整。
丫丫的眼睛亮了,慢慢伸出手,想摸玩具车。苏晚赶紧引导她:“丫丫,想着‘车车停’,试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