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全球信号劫与民房密钥 (第2/2页)
“里面的人听着!你们的协议已经被破解,主节点马上失效!” 陈默踹开大门,手里的频谱仪对准黑岩的人,“你们以为能控制神经信号?但你们忘了,这些信号里藏着的是患者的希望 —— 不是你们能偷的!”
黑岩的人慌了,想砸掉服务器,却被突然冲进来的柏林患者家属拦住。一个渐冻症患者用 “星桥” 控制机械臂,死死按住他们的手,声音通过设备传出:“我用‘星桥’写了三年的书,你们想毁了它?不可能!”
与此同时,北京的实验室里,老周按下了 “解除劫持” 的按钮。全球的 “星桥” 设备同时亮起蓝色的光,杭州的周奶奶重新认出小宇,柏林的患者恢复对机械臂的控制,非洲的阿米娜画出了一颗比之前更大的星,上面写着 “全球一心”。
陈默在服务器里找到黑岩的核心硬盘,里面存着 “神经武器化计划”,却被 2024 年的防御模块锁死。他掏出手机,给林野发了段视频:“野子,搞定了,主节点被彻底摧毁,再也没人能劫持信号了。”
杭州的雨停了,林野、苏晚赶到纪念馆时,周奶奶正带着小宇和赶来的患者家属包粽子。腊梅的香气混着豆沙味飘满屋子,旧电脑上还停留在 2024 年的临床数据界面,淡蓝色的信号波在屏幕上缓缓流动。
“林总,苏小姐,你们回来了!” 周奶奶举着个刚包好的粽子,“我刚才用‘星桥’记起了好多事,连 2026 年你们拿补贴那天吃的泡面味道都想起来了!”
苏晚接过粽子,眼眶突然发热:“欧盟医疗委员会刚才发消息,要把咱们的‘分布式防御’模块定为全球脑机设备的安全标准,美国也正式解除了所有制裁,还要引进‘星桥’到退伍军人康复中心。”
陈默从柏林发来直播,他站在信号站的废墟前,手里举着那个旧频谱仪,屏幕上还留着战斗的划痕:“我把黑岩的硬盘带回来了,准备放在杭州纪念馆的新展柜里 —— 旁边放 2024 年的协议和小脑环,让所有人知道,咱们是怎么用初心守住希望的。”
晚上,纪念馆的小厨房里飘着泡面和粽子的香味。林野、苏晚、小宇、周奶奶围着小桌子,像 2024 年那样,用一次性筷子夹着面条。平板上播放着全球患者的祝福视频:柏林的患者用 “星桥” 写了 “谢谢”,非洲的阿米娜唱了首当地的儿歌,美国的退伍军人用机械臂敬了个军礼。
“明年的初心日,咱们要邀请全球的患者来杭州,” 林野说,“一起看民房的旧设备,一起包粽子,一起用‘星桥’画一颗最大的星星,挂在纪念馆的屋顶上。”
周奶奶点点头,把一个粽子递给林野:“我已经跟阿米娜的妈妈说好了,明年带她来学包粽子,让她也尝尝咱们杭州的味道。”
小宇掏出平板,调出全球 “星桥” 设备的实时地图,上面的蓝色连接点像漫天繁星:“林叔叔,你看,现在全世界都有‘星桥’的光了,像你当年说的,咱们真的让更多人摸到星星了。”
林野看着屏幕上的星光,摸出怀里的旧临床日志,翻到最后一页,写下:“2050 年 1 月 15 日,全球同心,初心如星。” 苏晚凑过来,在旁边画了颗小小的星,和 2024 年她在民房墙上画的一模一样。
夜深了,纪念馆的灯还亮着。旧小脑环、手工频谱仪、2024 年的协议放在新展柜里,玻璃上映着小宇画的全球星星图,也映着四个并肩的身影 —— 从 2024 年的民房到 2050 年的全球舞台,他们始终守着同一份初心,用科技的光,把无数个孤独的角落,连成了一片温暖的星海。
林野知道,未来还会有新的挑战,技术会更新,市场会变化,但只要这盏藏在民房里的星火不熄,只要还有患者等着 “星桥” 带来的希望,他们就会一直走下去 —— 因为有些路,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带着初心,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