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高薪的挽留 (第2/2页)
她走到浴室,看着镜中的自己,轻声问道:“你是谁?你从哪里来?”
镜中的女人眼神迷茫,无法回答。
第二天的工作中,蓝溪格外留意自己的反应。她发现当客户闲聊说起北方城市的生活时,她的心跳会莫名加速。雨中那种潮湿泥土的气息,会让她产生一阵莫名的乡愁,混合着不安与渴望。
休息时,她尝试在手机上搜索“记忆恢复”的相关信息。一篇文章提到“情境触发记忆”——特定场景、声音、气味可能成为唤醒记忆的钥匙。另一篇文章讨论“肌肉记忆”如何比意识记忆更持久,身体有时比大脑记得更牢。
蓝溪想起自己精湛的按摩技法,那些客户惊叹的“天生手感”。也许这不是天赋,而是遗忘的技艺?她的手指记得她的过去,即使她的头脑已经不记得。
这个认知让她既兴奋又恐惧。
一周后,蓝溪为一位退休的心理学教授李女士做护理。在轻柔的音乐中,她犹豫地提到了自己的情况,隐去了具体细节,只说似乎有一些记忆碎片在试图浮现。
李教授沉思片刻,说:“记忆就像一座冰山,我们只能看到水面上的小部分,而大部分藏在水下。但冰山是一个整体,水下的部分总会以某种方式影响水面的形态。”
她建议蓝溪不要强行回忆,而是留意日常生活中的“记忆闪现”——那些突然出现的画面、感觉或身体反应,它们可能是通往过去的线索。
“我们的身体记得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李教授说,“某种气味带来的安心感,一个场景引起的心跳加速,甚至手指无意识做出的动作,都可能是记忆的碎片。”
告别时,李教授温柔地补充:“寻找过去是人的本能,但也要做好准备,不是所有记忆都是美好的。找到答案的同时,可能也要面对过去的伤痛。”
回公寓的路上,蓝溪绕道经过城市河边。雨后的河水微涨,流淌着昏黄的光泽。她站在岸邊,试图将眼前的河流与记忆中那片浑浊汹涌的水域联系起来,但找不到相似之处。
“别跑!小浩!危险!”那日听到的呼喊再次在脑海中回响。
忽然,一阵风吹过河面,带来水腥和湿润泥土的气息。就在那一瞬间,蓝溪的脑海中闪现出一个清晰的画面:一双破旧的塑料凉鞋,踩在泥泞的河岸上,小小的脚趾沾满了泥点。
她倒吸一口气,扶住身边的栏杆稳住自己。这个画面如此真实,如此细致,仿佛就发生在眼前。
那双凉鞋是红色的,左脚带子有一处用铁丝勉强固定。泥水从脚趾缝中挤出,凉鞋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
然后画面消失了,如同它出现时一样突然。
蓝溪站在河风中,久久不能移动。这是第一次,她接收到如此具体的记忆碎片,不再是模糊的感觉或情绪,而是真实的细节。
回到公寓,她拿出新买的笔记本,在扉页上写下“记忆碎片”四个字。在新的一页,她画了一双儿童的凉鞋,红色,左脚带子有修补痕迹。在旁边写道:“小浩的鞋?我的记忆?”
她翻回前几页,上面已经记录着:
北方口音(特别是带急切情绪的呼喊)
浑浊的河流,流速急
薄荷混合烟草的气味(为客户按摩时突然闻到,引发心悸)
白杨树叶在风中的声音(路过公园时听到,产生强烈的怀念感)
某种面食的香味(来自对面餐馆,引起莫名悲伤)
这些碎片如同拼图的分散块,尚不能组成完整画面,但已经有了轮廓。
那天夜里,蓝溪再次做梦。梦中她为一个小男孩补凉鞋,用铁丝穿过塑料孔洞,手指被粗糙边缘磨得发红。男孩在一旁絮絮叨叨说着学校里的趣事,声音清脆如铃。
“姐,小胖说暑假要去城里玩,咱们能去吗?”
“姐,河水退了,明天能去摸蛤蜊吗?”
“姐,我长大了要赚很多钱,给你买最漂亮的衣服......”
梦中的蓝溪回答着,声音温柔带笑:“好啊,姐等着。”
醒来时,蓝溪发现自己脸上带着微笑,眼角却有泪痕。那种温暖与心酸交织的感觉如此真实,让她在晨光中怔怔坐了许久。
她几乎可以肯定,“小浩”是她的弟弟,他们曾经相依为命,生活在北方某个有河流的地方。然后发生了某种事故,关于那条河的事故,导致他们分离,导致她失去记忆流落南方。
但这其中还有太多空白:发生了什么?小浩后来怎么样了?为什么没有人寻找她?她头上的伤和断裂的肋骨从何而来?
蓝溪走到窗边,看向刚刚苏醒的城市。晨光中的楼宇如同巨大的迷宫,而她的过去是迷宫中隐藏的房间,刚刚露出了第一道缝隙。
那个细雨午后偶然听到的呼喊,如同一把生锈的钥匙,虽然未能完全打开记忆之锁,却已经让锁孔发出了令人牙酸的“咔哒”声。
蓝溪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水下那座冰山已经开始松动,更多的记忆碎片将会浮出水面,推动她去寻找答案,去拼凑完整的自己。
她轻轻抚摸冰凉的窗玻璃,仿佛能透过它触摸到某个遥远时空中男孩的头发。
“小浩,”她低声说,“不管你在哪里,姐姐开始记得了。”
第一块记忆的碎片已经就位,像镜片上最初的那道裂痕,虽然细微,却注定会蔓延开来,最终展现出被隐藏的全部真相。
而蓝溪明白,当所有镜片碎裂落下时,她看到的将不仅是过去的影像,还有自己真正的模样。那个被遗忘的自我,正在记忆的深渊中等待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