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稚子满屋跑 (第1/2页)
那晚视频通话,因米豆一声含糊不清的“Ba…Ba…”,打破了南乔与苏予锦之间长达数日的冷战僵局。南乔见苏予锦仓皇落泪,心头大恸,哑声道歉;苏予锦虽未多言,却也不再强撑冷硬。夫妻二人隔着屏幕,借由孩子为桥,暂把争执搁置一旁。
视频挂断后,南乔将项目奖金大半转予苏予锦,备注“给米豆和你”。苏予锦此番并未立时收取,而是先将其欠宝妈朋友甜甜的一千元借款还清,附言“谢谢,救急了”。了却这桩令她脸颊滚烫的心事,方才收下南乔的转账,只回了一句:“下次别吼我。” 短短五字,道尽委屈与期许。南乔见之,心内心痛不已,回以一个紧紧拥抱的表情。
苏予锦收拾罢家中琐碎,夜色已深。她侧卧于米豆身旁,凝视孩子酣睡面容,指尖轻触屏幕上那拥抱表情,恍觉一丝暖意透过冰冷的玻璃传来。心中那堵冰墙虽未轰然倒塌,却已裂开细缝,渗入些许温润湿意。她深知,生活之重担并未稍减,婆婆病情、幼儿养育、经济压力,依然如座座小山压于肩头。然则,南乔那句“已在申请调回本地”的承诺,终究让她紧绷的神经得以略微松弛,知晓自己并非全然孤军奋战。重要两个人一条心,再难熬的日子都会过去。
那天过后,二人之间联络虽未至频繁热络,然言谈质地已悄然转变。南乔信息中,除却转账通知,多了“天凉添衣”的关照,见了有趣玩具,亦会想着寄回。苏予锦回应时,亦不再惜字如金,偶尔会发去米豆日常片段。看似寻常的互动,于这历经冷战的家中,却如久违的阳光,微弱却珍贵。
这日午后,苏予锦正喂米豆吃香蕉泥,手机响起,是南乔信息:“调回申请已正式提交,总部在走流程,估计需一两周批复。” 苏予锦读罢,心中一动,回复道:“知道了。米豆今日吃了一小碗南瓜粥。” 她将手机搁在一旁,继续喂食,嘴角却不自觉泛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
恰在此时,门铃作响。苏予锦开门,见是隔壁单元热心肠的刘阿姨。刘阿姨探头笑道:“锦锦,带娃辛苦哦!我做了南瓜饼,给米豆拿点来尝尝。哎哟,小家伙脸色好看多了!” 说着便将热情腾腾的南瓜饼递过来。苏予锦连声道谢,心下感念这邻里间的暖意。自冷战以来,她几乎隔绝了与外界的人情往来,此刻方觉这份朴素的关怀何等慰藉。
然而,夫妻间隔阂岂是一朝一夕所能尽消?当晚,南乔与同事小酌,兴致所至,发来一张聚餐照片,画面中酒杯交错,气氛热烈。苏予锦点开照片,目光扫过桌上丰盛菜肴,再环顾自家为节省开支而略显清简的晚饭,先前那点暖意霎时冷却几分。她放下手机,并未回复。南乔久等无讯,酒醒大半,方才察觉不妥,忙补发信息:“项目收尾,大家起哄聚餐。还是家里饭菜香。” 苏予锦只回了二字:“睡了。”
可见坚冰初融,根基尚浅,些许寒意便可能令裂隙复现。南乔之举本非大过,然在苏予锦敏感心境下,却被放大为“我在家中含辛茹苦,你在外把酒言欢”的对比,难免再生芥蒂。南乔握着手机,懊恼不已,深知重建信任之路崩塌。
次日,南乔特意算准苏予锦可能得闲的时段,拨去视频。接通后,他并未直接提及前晚之事,只笑着逗弄米豆。米豆经过几日调养,精神焕发,对着屏幕手舞足蹈,咿呀作语。南乔趁机道:“瞧米豆这劲头,等我回来,怕是要满屋子追着他跑了。” 苏予锦神色稍霁,淡淡道:“你回来,他自然高兴。” 南乔观察妻子脸色,试探着说:“等我回来,咱们也出去吃顿好的,就我们俩,看场电影,好好放松一下。” 苏予锦闻言,眼波微动,未置可否,只将米豆往镜头前凑了凑,道:“跟你爸爸说,快点回来。”
此番互动,虽仍有几分生涩与保留,却终是向着和解又迈了一小步。南乔放下手机,长吁一口气。他望向窗外都市璀璨灯火,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那远方家中一盏或许不算明亮、却为他而留的灯,才是他奔波劳碌的意义所系。他打开电脑,开始撰写调回本地后的职业规划,决心即便收入不及以往,要寻得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之道。
而苏予锦在结束通话后,抱着米豆立于窗前。夜色朦胧,小区路灯在地上投下昏黄光晕。她想起南乔关于“看电影”的提议,恍如隔世。自米豆出生,二人世界早已被育儿琐事挤压得无踪无影。也许,南乔的回来,真能带来些许改变?然那日聚餐照片带来的刺痛,又隐隐提醒她,期望越高,失望或愈深。她轻叹一声,将脸颊贴上米豆柔软的发顶,心道:“且行且看罢。”
南乔调回本地的申请,没如预计般,历经两个月才审批,终获核准。他迫不及待地交接完外地项目,收拾行装,踏上了归途。列车飞驰,窗外景色由陌生渐趋熟悉,南乔的心也随着轨道的哐当声,既期待又忐忑。他给苏予锦发了车次信息,苏予锦只回了一个简短的“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