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扭转局面 (第1/2页)
看着这些人蒙圈的表情,沈云栀继续说道:“其实对于沈家,对于我那两位所谓的‘大姥爷’、‘大姥姥’……我早就想……”
话未说完,她的声音骤然哽咽,泪水毫无预兆地滑落脸庞,那强忍的悲伤比任何嚎啕大哭都更能触动人心。
“这本日记……是我妈妈留下的。里面写满了她的绝望……她当年为什么会离开京市?不是因为和父亲感情不和,而是因为沈家人联合外人设局,把我妈硬生生逼走的。”
“当时我外公外婆意外去世,我妈妈一个孤女,我所谓的‘大姥爷’和‘大姥姥’为了占沈家的家产,硬生生逼着我妈一个孤女离开了京市,远走他乡……”
“而我爸爸……他什么都不知道!他找了我妈妈几十年,几十年啊!他一生未再娶妻,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国家,直到两鬓斑白才找到我……可我们等来的是什么?不是沈家的愧疚和道歉,而是他们理直气壮的索取和变本加厉的污蔑……”
“我妈妈……她一个人怀着我在异乡挣扎求生,受尽苦楚,最后积劳成疾,那么早就离开了我……”
“那两位自称‘长辈’、‘亲人’的人,从没有养育我一天,一见到我就对着我开口就是训斥,说我从小没人教导,粗鄙不敢,没有教养,还说要让我去跪祠堂,要对我家法伺候……”
说到这里,沈云栀又擦了擦眼角的泪,再次抬头时表情变得坚决起来。
“对于这样亲人,你们敢要吗?亲人就该是算计你、逼死你母亲、在你苦难时消失、在你过得好时扑上来吸血、得不到就毁掉你的存在吗?”
“他们毁了我父母的幸福,夺走我的母爱父爱……如今还要毁掉我父亲一生的清誉!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听到沈云栀“哭诉”,有记者为之动容,但也有人对沈云栀说的话存疑,露出不相信的表情。
沈云栀不管这些,这只是她计划中的一环而已。
说完了这一切之后,她深吸一口气,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湿润,再次看向之前问她问题的那几个记者。
“我想要说的前因后果都说完了,现在,我可以回答你们之前问的问题了。”
她首先看向第一个提问的记者:“《民生之声》的报道,从头到尾,都是基于虚假信息恶意捏造的诽谤。所谓‘态度恶劣’、‘动手’,纯属子虚乌有。这一点,当天在场的工作人员和谢家的亲友都可以作证。”
接着,她转向另一位记者,目光坦然:“我父亲从未‘纵容’过我任何不当行为。他一生恪尽职守,为国为民,他的品行有目共睹。相反,他教导我的是明辨是非、坚守原则。对于恶意中伤和试图利用亲情进行道德绑架的行为,拒绝,恰恰是坚守原则的表现,不是吗?”
对于第三个关于“孝道和教养”的问题:“孝道,是尊敬真正关爱我们的长辈,而不是对心怀叵测、企图吸血的所谓‘亲人’愚孝。我的教养告诉我,要保护好自己的家人,不被恶人所伤。”
第四个涉及她母亲的问题,沈云栀的眼神骤然一冷,语气也变得极为严肃,带着不容侵犯的威严:
“至于你,请收回这个问题。将我母亲的逝去与我的性格强行关联,不仅毫无根据,更是对我母亲极大的不尊重。我希望各位的提问能保持在基本的职业操守和人性底线之上。”
最后,她环视全场,声音坚定而真诚:“我今天站在这里,不是为了替谁开脱。清者自清,我父亲也不需要我开脱。我是为了揭露真相,为了不让造谣者得逞,为了维护我父亲和我已故母亲的名誉。我相信公正自在人心,也相信各位有判断事实的能力。”
她这一番回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既直接驳斥了谣言,又守住了底线,甚至反将一军。
让许多原本抱着看热闹心态的记者都愣住了,一时不知该如何继续刁难。
就在这时,有一个记者问道:“沈同志,我可以看看你手里拿的日记本吗?”
沈云栀猜这个人应该就是她之前跟赵羽然提过的“内应”,毕竟在这种时候如果内部有人能适时地引导风向、提供支持,效果将截然不同。
“当然可以,这就是我母亲沈舒兰的亲笔日记,里面详细记录了她当年遭受欺骗、被迫离开的痛苦和绝望。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她当时真实的心境。各位感兴趣的记者同志都可以传阅查看,但请务必小心保管,这对我来说是无价的珍宝。”
沈云栀点了点头,将日记本给了那个记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