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年底分粮 (第2/2页)
这一产量,足足是当前全国平均产量的两倍多。
若是在完美条件下,保证充足的养分与光照,则更能达到亩产一千五百公斤,实现五倍增产。
......
下午,小世界书房。
李平安快速的的在纸张上记录着实验过的每一种杂交方案的实验过程、环境设定、各阶段的生长表现、产量与稳定性。
苏晚晴则在一旁整理李平安写满的纸张。
……
许久后,李平安放下手中的笔,长呼一口气。
他看着一页页密密麻麻的实验记录,目光中浮现一抹沉思:“这些方案,比我上辈子在短视频里看到的所谓最高产量还要高出一大截。”
以他LV4的农业知识储备来看,这些品种的潜力远远不止于此。
若再通过针对性的培育,产量完全还能继续提升。
甚至,他完全可以培育出亩产两千公斤,乃至更高的水稻。
李平安感叹道:“哎,现阶段,没有足够的化肥,没有匹配的农业体系,再好的品种也无法完全发挥潜能。”
“平安哥,现在已经很不错了,亩产八百斤要是说出去肯定不会有人信。”
苏晚晴听到李平安的感叹说道。
很快,李平安也想明白了他没必要想这么多。
能够将现在现在的这些种子推广出去就已经是大功德一件了。
随即,李平安又拿起了笔开始记录起来。
这次他记录的是他脑子中LV4等级的农业知识。
……
“各位队员请注意,各位队员请注意,听到广播后请抓紧时间来大队部,咱们大队队员今年的公分已经统计完毕,将要开始分粮算公分。”
“各位队员请注意......”
“各位队员请注意......”
李平安听到大队广播的声音传来,也放下了笔,“晚晴,咱们走吧。”
李平安跟苏晚晴离开小世界,踏着积雪,朝大队部而去。
远远就看到大队部门口的院坝上,已经聚集了三十多人。
院坝一旁支起的高音喇叭,正嗡嗡地重复着分粮通知。
李平安与苏晚晴走到知青那边跟他们站在一起。
又过了十几分钟,整个大队三十八户人家都到齐了。
院坝最前头,一张方桌上堆满了账本,孙有福跟孙有武两人坐在桌旁算账。
见到人齐了,赵大山站在最前头声音洪亮得喊道:“咱们靠山屯大队,今年除去上交的粮食、大队提留的,还有来年播种的留种粮外,一共还剩下105040斤粮食。”
“还是跟往年一样,按照人五劳五来分配。”
赵大山扫了眼账本,开始详细说明:
“首先是人口粮。今年咱们大队一共二百一十五口子。五个老知青六月才来的,按人头折算算二点五口,六个新知青十一月才到,合起来算一个人口。”
“这样下来,每个人口可分得二百四十斤。
老知青按一百二十斤算,新知青四十斤。
因为知青刚到的时候大队给没人提前预支过三十斤粮食,所以最后折算下来,老知青还能再领九十斤,新知青能再领十斤。没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