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送礼 (第1/2页)
离开王铁柱家后没多久就到了赵队长院子外边儿。
敲了敲门,很快就听到了大队长的声音。
“谁呀?”
“赵叔,是我,李平安。”
很快大队长就把院门打开了。
“平安啊,你咋这么早就过来了,有什么事吗?快进屋,外面风大,桂兰,锅里还有没有饭?”
“赵叔,别麻烦婶子了,我吃过饭了。”
赵大山上下打量他一眼,:“你这娃儿,跟叔还客气啥?真吃过了?可别脸皮薄不好意思!”
“真吃过了。”
李平安跟着赵大山进了屋,屋里赵队长的媳妇吴桂英正坐在炕沿边,手里拿着个半新不旧的布老虎逗弄着炕桌旁的两个小男孩。
大点的男孩虎头虎脑,约莫七八岁,正抱着一个粗瓷碗大口喝着棒子面糊糊;小的那个才三四岁,肉乎乎的小手正努力抓着一个白面馒头啃着,糊得满脸都是。
赵大山指着两个娃儿介绍道,“这是我两个宝贝疙瘩孙子!大的叫铁蛋,八岁了。小的叫钢球,才三岁半。都是我小儿子家的。
他跟他媳妇两人,在县里有工作,一个在机械厂,一个在供销社里,都忙得很!俩孩子打小就放我们这儿了。”
他指了指炕桌上的白面馒头,“喏,还是当爹妈的记挂,知道老头老太太疼孙子,隔三差五托人捎点白面回来。”
李平安看着那白面馒头,顺势捧道:“赵叔,您儿子儿媳真有出息!在县里工作,还知道顾家孝顺,您这教子有方啊!俩小孙子也长得结实,虎头虎脑的多招人稀罕。”
吴桂英脸上笑开了花:“这孩子真会说话。铁蛋,钢球,叫李叔叔好!”
两个小子倒也机灵,含糊不清地叫了声“酥酥好”。
李平安自然地伸出手,揉了揉两个小娃的脑袋,又从棉袄内兜里掏出几颗大白兔奶糖,笑眯眯地递过去:“来,铁蛋、钢球,叔叔请你们吃糖。”
“谢谢酥酥!”两个小家伙眼睛一亮,接过糖,小脸上满是欢喜。
“哈哈,真有礼貌!”李平安也被逗乐了。
寒暄几句后,李平安切入正题。
他把手里的袋子打开,拿出了里面的烟酒,递给赵大山。
“赵叔,我有点事儿想找您帮忙。这烟酒是我从家带的,不值什么钱,给您和婶子留着…”
话没说完,赵大山脸上的笑容就收了起来,连连摆手,:“哎呀!平安同志!你这孩子!搞啥名堂!快收起来!赶紧收起来!”
他上前一步,把烟和酒往布袋里推塞,“咱们靠山屯不兴这个!你这是让我犯错误!
吴桂英也放下手里的活计,帮腔道:“就是啊平安,你是知青,就是我们晚辈!有啥事儿直接跟你赵叔说,能帮的帮,帮不了的也没辙。
拿这些东西来不是寒碜人吗?快收好!我们老赵一辈子没拿过谁东西,你可不能破他这规矩!”
李平安还想坚持:“赵叔,婶子,真没啥别的意思,就是一点心意…”
赵大山板起脸,语气严肃了:“你要还拿我当叔,就赶紧收回去!再这样,我可不敢帮你!什么事儿,你说事儿!”
李平安感受到对方的态度,只好先把烟酒收进袋子,放在自己脚边。
“赵叔您别急,我收我收!事情是这样的:我那院子的灶房和茅厕,除了几根承重的梁柱,四面墙壁都是用木板钉的。
冬天一冻一化,好多地方都糟烂了,裂缝漏风,有的都酥成渣了。
我就想着,能不能麻烦您帮忙在队里或者屯子里,找两三个手脚利索、懂点木工活的师傅,帮我把那些破木板子都换成新的?也绝对按师傅们辛苦付出的正常工钱付!我知道您德高望重,您介绍的人准保错不了,我也信得过!”
赵大山听明白了,见他收了东西,脸色缓和下来。
“孙有德进城也好些年了,他那院子有些小问题也正常,茅房跟灶房的木板是得换,不然夜里起个夜,冷风还能往屁股上吹。”
“找人的事儿…队里老张头,带他那俩徒弟,手艺还行,干活也实在。就是现在入冬了,队里伐木场任务重,工分比平时高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