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组队 (第1/2页)
酒过三巡,桌上的菜已见了底,盆里只剩下些汤汁和零星的肉块骨头。
火盆里的火映着众人微醺而放松的脸。
韩建国喝得脸色微红,话也多了起来,拍着李平安的肩膀,“你这人,本事大,心胸宽!哥哥服你!以后在村里,有啥事吱声!”
李平安笑着举碗跟他碰了一下,碗里还剩点酒底子:“建国哥言重了,互相帮衬!以后还得靠你多指点。”
陈卫国喝得满脸红光,正兴奋地跟大家比划着:“……你们是不知道!今天咱们吃得这野鸡,是平安哥拿石子儿,‘嗖’一下!打下来的!还有家里这些锅碗瓢盆,还有那俩桶,以及柜子里面的粮食加一起,你们猜多重?少说一百五六十斤!平安哥直接把它们绑在两个桶上,一手提一个,跟玩儿似的!从县城到咱村来回三四十多里地,他三个钟头不到就跑了个来回,还顺道打了野味!这腿脚,这力气,啧啧啧……”
“真的呀?平安同志,你这身子骨是铁打的吧?”
“啧啧!了不得!怪不得有底气说以后不缺肉吃!”
席间,借着酒兴,大家也聊开了各自的家乡。
韩建国来自沪市,马兰花是吉省本地人,刘雪梅来自广市,王援朝和孙卫东两人是重庆那边的。
李平安把几个老知青的性格也摸得差不多了,人都不算特别坏
韩建国属于那种原则性强,看重秩序和集体观念的人,在管理上略显刻板,但为人正派,责任心重。
王援朝这人性格火爆,直来直去,信奉拳头说话,有点大男子主义。
他干活确实是一把好手,力气大,肯吃苦,挣工分多,这让他产生了强烈的“老资格”优越感。
昨晚的下马威,纯粹是他个人想在新人面前立威、巩固地位,并非韩建国授意。
孙卫东这人与王援朝关系密切,但性格不如王援朝外露。
他心思更活络,善于察言观色,有点小聪明,但容易受王援朝影响,甚至有点煽风点火的意思。
刘雪梅性格温和,心思细腻。
马兰花属于典型的东北大妞,性格泼辣直爽,甚至有点刀子嘴豆腐心,而且干活极其卖力,不输男劳力,而且独立有主见,在女知青中颇有威信。
这时,林晓燕忽闪着大眼睛插话:“哎!伐木组队的事儿还没定呢!后天咱们就要开始上工了,咱们六人怎么分?”
桌上一静,众人的目光在彼此间交汇。
李平安放下酒碗,喉结滚动了一下,视线飘向苏晚晴又迅速移开,声音带着罕见扭捏:“我……想和晚晴同志一组。”
“哟——!”林晓燕拖长了调子,胳膊肘撞了下身边的苏晚晴,“平安同志,这么指名道姓的?是不是对咱们晚晴有意思呀?”
李平安耳根瞬间红了。
他下意识搓了搓手指,想开口却像被什么堵住,只含糊地“嗯”了一声,眼神却像黏在了苏晚晴身上。
那欲言又止的窘迫,任谁都看得明白——李平安那是看上了人家苏晚晴,却笨拙得不知如何表达。
苏晚晴脸颊飞红,低头盯着碗沿,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卫国,你呢?”李平安像是找到了救星,急忙转向陈卫国转移话题,声音还带着点不自然。
陈卫国挠挠头,看向身边瘦弱的张秀云,嗓门洪亮:“那啥,俺力气大,秀云妹子身子骨柔弱,俺跟她组队吧!
伐木抬木头这些力气活俺来,她帮着收拾下枝桠啥的,俺也好照应着点!”
张秀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激,看着陈卫国憨厚的笑脸,她小声道:“谢谢卫国哥……我愿意跟你组队。”
“行!那俺们就这么定了!”陈卫国拍着胸脯,“秀云妹子你放心,有俺在,累不着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