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谢文、谢秋芝欲前去归山寻人 (第1/2页)
说到这儿,老哥俩眼眶通红,声音哽咽。
曲怀舟抹去泪痕,强笑道:“石山长是我们的旧年同窗,知道我们的品性,也知道我们日子艰难。他本欲邀我们去崇实学院做教习先生,可我们不想连累他。崇实学院本就是四大学院之末,年年招生都要挑其他三学院剩下的学子,若我们这两个名声不佳的过去,必会累及学院声誉。后来石山长来信说:
‘清河州、平昌州皆乌烟瘴气,二位若还想教书做先生,只剩一处——桃源村。’”
“他告诉我们,桃源村虽是个村塾,但有自己的蒙学教材,不送礼、不拜官,束脩从厚,学堂还提供居舍。我们听了,半信半疑,可如今连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骨气?只好厚着脸皮,换了‘准迁凭由’就带着家人过来了。桃源村,是我们最后的活路,也是最后的脸面。我们不指望束脩能有多丰厚,只求今生能继续做那教书育人的清静事,能把家人安顿好,不再挨饿受冻受人诟病。”
曲怀舟声音低沉,“让五琰先生见笑了。我们两家路上只吃干粮,昨日才到桃源村,学堂未开学,囊中羞涩,实在没舍得点肉……”
李五琰听到这里,心里像是堵了一团棉花,又沉又闷。
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坏名声”和贫困能如何将一个读书人的脊梁压弯。
他看着两位老先生沧桑而依旧努力挺直的脊背,心中那点争强好胜的心思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酸楚与敬意。
他猛地站起身,朝负责点菜的小二喊道:“阿福,给这桌添菜!红烧狮子头、酱肘子、清蒸鲈鱼,一壶槐花酿,赶紧上,我买单!”
阿福连忙高声应答,快速勾选好手中的小菜单子送到后厨排队。
两位老先生慌忙摆手推辞:“使不得,使不得!五琰先生,这太破费了!”
李五琰却按住他们的手,语气真诚:“二位先生不必客气!从今往后,咱们便是在同一个学堂共事的同仁!这《桃源蒙学》正是我负责主编的,下月学堂开学,正需要二位先生与我一同参详,咱们一起把它用得更好,把咱们桃源学堂撑起来!这几个菜,就当是我为二位接风洗尘!”
曲怀舟、曲怀江闻言,激动得嘴唇哆嗦,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最终千言万语化作深深一揖:
“多谢五琰先生!如此……如此厚谊,我兄弟二人,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正说话间,张秋笙急匆匆地跑进淮月楼,神色紧张,径直找到正在角落的谢秋芝和谢文,低声急语了几句。
谢秋芝和谢文脸色骤变,立刻起身跟着张秋笙离开了。
李五琰远远瞥见,心里一沉,隐约觉得谢家肯定是出了什么事。
他对两位老先生拱拱手:“家里好像有事,咱们回头再细说!”
说完,也顾不上再多客套,招呼来怀月楼凑热闹的李大宸几人匆匆追了出去。
如今,谢锋在归山失踪,他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听话的先去安置好两个姓曲的老先生,顺便互相探讨一下下个月开学后的授课形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