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匠骨天成张秋笙 (第2/2页)
沈老太君听他这么说,脸上的笑意更浓了,点了点头:
“好,听你的。到了你家,自然是你来安排。”
张家堂屋,窗明几净,没有那些奢华的装饰,甚至桌椅家具全是由张林木、张秋笙亲手打制,质朴坚实,别有韵味。
等所有人落座之后,张秋笙便喊了一个徒弟去不远处的林子叫回张林木。
便熟练地泡了一壶茶,茶叶是张图图今年新采摘的野茶,泡开后飘着独特的清香。
"这是自家采的野茶,味道可能粗陋些,请尝尝。"
昭阳长公主很给面子的端起茶杯,小抿一口,茶味先有点涩,过后却带回甘,倒是挺特别。
她放下茶杯,目光直视张秋笙,开门见山:
"张小哥是个明白人,我就不拐弯抹角了。你可知今日我们为何而来?"
张秋笙心里明白,坦然迎上长公主的目光:
"晚辈大概猜到了,是为了上次在荷塘......我不小心救了沈小姐那件事。"
"没错。"
昭阳长公主见他态度坦诚,语气缓和了些,开始询问:
"听说你家是做木工竹编的?今年多大了?念过书吗?对将来有什么打算?"
这些问题,是典型的相看连问快答。
"回长公主,我和父亲确实靠木工和竹编为生。我今年二十有一。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母亲早逝,也没有认过字,这些年就只专心琢磨手艺了,至于将来的打算......"
"我没什么大本事,就想把手艺学得更精些。现在我们桃源村发展得很好,生意还算不错,要是有机会,我还想研究些更精巧的竹木物件,通过月兰婶子的奇珍坊卖到别处去,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余生好好孝顺父亲,照顾妹妹。"
他的回答很实在,透着一股踏实和责任感。
在听完张秋笙一番朴实却自有章法的对答后,沈巍目光再次扫过这屋内每一件由张秋笙亲手打造的家具。
那严丝合缝的榫卯,那流畅自然的线条,那将材料特性与实用、美观结合得恰到好处的巧思。
他心中已然有了别的论断:“此子所展露的,并非寻常匠人之技,而是‘营造’之才。将他视为一个篾匠或木匠,便是辱没了。”
“木匠位列百工之首,下至家具农具上至宫室楼宇,皆赖其功。张秋笙能独立设计淮月楼、水上竹亭,已远超日常用具范畴,无师自通地迈入了建筑营造领域——这正是工部营缮司官员必备的“大木作”根基。大宁朝工部下设将作监,正急需这般精通实务、善于统筹的年轻才俊。以张秋笙之能,若经考核,从正八品将作监丞起步,专司宫廷器用与建筑细部,将来未尝不可晋升从四品少监,执掌京城、宫苑营造要务。若是实在不愿入京为官,留在云槐县当“都料匠头”,领私商或官署外包的大工程,名利双收且不受朝仪束缚,或自立“木作行”,广收门徒、编定营造法式,成为一方“哲匠宗师”,地方官绅照样尊他为“张大师”,既保住手艺自由,又可随时接皇差,进退皆宽。”
“他若与萱儿婚事得成,凭借镇北侯府的人脉势力自当为他扫清出身障碍,为他铺就那康庄大道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