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女主捐半数家财 (第2/2页)
运输方面,改良后的木牛流马成了主力军,这些机关兽无需喂食,每日可行百里,运力堪比十匹骡马,直接节省了七成的运输成本;跨山越河之处,二宝设计的高架滑索派上用场,钢索横跨山谷,粮箱沿索滑行,日行千里,彻底解决了偏远地区运粮难的问题。防御方面,各粮仓外墙设有隐蔽的连弩暗格,屋顶铺设防火的琉璃瓦,粮仓内部配备机关通风系统,防潮防霉,全方位保障粮食安全。
大宝则以总调度的身份,为粮仓注入“血脉”。他制定了精密的储粮方案:每仓储粮严格控制在三万石,实行“年轮换”制度,确保粮食新鲜;粮仓角落开凿次级灵泉井,通过管道喷淋粮食,可延长保鲜期三个月;每个粮仓还配备百枚金参丹,遇有灾荒或疫病,可应急救人。他每日对着各地传来的账册,算珠拨得飞快,确保每一笔粮款、每一粒粮食都用在实处。
三宝则成了粮仓的“吉祥物”。每座粮仓奠基之时,她都会亲自到场,滴一滴金泪入土,寓意“永无饥馑”;狼王则会用银白的尾巴扫过地基,百姓们传言“狼到粮到”,为建仓增添了几分祥瑞之气。每次奠基仪式,都有百姓自发围观,欢呼声此起彼伏。
五、万民同建,同庆同生
天下粮仓的筹建,引发了万民响应的热潮,各州府百姓自发参与,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幽云十六州的军屯兵士们主动请缨,卸下盔甲拿起锄头,短短一月便建成八十所粮仓;江南十六州的商贾们深受沈青萝善举感动,不仅捐出银钱,还组织商队运送建材,建成八十所粮仓;百所女学的师生们也不甘落后,女工们缝制粮袋、书写仓牌,男学生们帮忙搬运砖瓦,建成四十所粮仓;剩余的一百所粮仓,则由各地百姓肩挑手扛,自带干粮参与建设,仅用三月便全部完工。
工地上,炊烟袅袅,饭香四溢。沈记工坊每日送来大量行军罐头,开罐即食,方便快捷;工棚旁的大灶上,用次级灵泉煮着的米饭香气扑鼻,每一位参与建仓的百姓都能免费享用。一位白发老人捧着饭碗,看着连绵的粮仓,热泪盈眶:“沈活菩萨不仅要让我们吃饱,还让我们在建仓时能吃上热饭、好饭,这样的善举,古今未有啊!”
孩子们则追在运送罐头的木牛流马身后,捡拾掉落的糖块,笑声与工地上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成了最动人的乐章。各地的戏班也赶来助兴,在工地旁搭起戏台,演唱《沈侯建仓》的新戏,每场都座无虚席。
六、金山化粮,天下满仓
三个月后,大胤三百所天下粮仓同时封顶。京城主仓的封顶仪式上,沈青萝立于仓顶,俯瞰着下方欢呼的百姓,指尖再次催动玉佩之力。银蓝色的空间光晕悄然展开,舱内那五万斤金丸化作流光,融入各地粮仓之中。
与此同时,各州府的粮商们接到“天下粮仓司”的指令,将新收的稻种、麦种、薯种源源不断地送入粮仓。原本空荡荡的仓房,在空间之力的辅助下,迅速被装满,每一袋粮食都贴着“天下无饥”的红绸封印。
当最后一袋粮食入仓,沈青萝的脑海中响起空间提示音:“检测到宿主捐财建仓,惠及万民,精神力暴涨!特赠送‘时空保鲜’永久权限,三百所天下粮仓内粮食,可保鲜三年!”
沈青萝抬眸远眺,三百所粮仓的银色仓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一片巨大的星海铺展在大胤的土地上。从幽云十六州到江南水乡,从边关要塞到京城腹地,这些粮仓像一个个坚实的堡垒,守护着百姓的温饱,也守护着“天下无饥”的初心。
七、归府月下,粮仓为盟
夜色降临,沈府的月下校场再次亮起烛火。萧执与沈青萝并肩而立,三个孩子围在案边,看着母亲在《天下无饥图》上添下新的一笔。
狼毫落下,字迹遒劲有力:“天下粮仓:三百所已建,目标——无饥,无荒,无乱。”沈青萝放下笔,指尖抚过图上那些代表粮仓的红点,心中满是安定与憧憬。
萧执从身后环住她的腰,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柔:“今日巡查粮仓,看到百姓们对着粮仓叩拜,我才真正明白,你捐出的不是半数家财,而是整个天下的安宁。”他顿了顿,指向窗外,“你看,那些粮仓的灯火,就像百姓心中的希望,再也不会熄灭了。”
大宝捧着最新的粮册,兴奋地说:“娘亲,明年秋收后,我们就能把粮仓装满,就算遇到灾年,百姓也不用挨饿了!”二宝把玩着新做的粮仓模型,眼中满是自豪;三宝则抱着狼王,把脸颊贴在《天下无饥图》上,轻声说:“粮仓里有粮食,小朋友们就能好好读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