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桑金连陆海 (第1/2页)
波斯商人的使团在京城停留了半月,每日都泡在蚕丝作坊与农桑研究院。为首的商人伊思玛仪捧着一匹“桑缘锦”,对风澈叹道:“太子殿下,大乾桑丝的柔润与于阗桑丝的韧劲,已是世间罕有,若能与波斯的织金技艺相融,定能织出惊动天下的珍品。”他挥手示意侍从呈上一方织锦,金线如流霞缠绕,缀着细碎的宝石,“这是波斯的‘金砂锦’,但丝线粗硬,若换作大乾桑丝为底,效果必是天差地别。”
风澈接过织锦,指尖抚过金线与宝石的触感,心中已有了盘算:“伊思玛仪先生所言极是,大乾愿与波斯互通技艺。只是波斯气候与西域不同,夏季炎热湿润,‘四季桑’怕是需要再做改良。”一旁的李老补充道:“老夫可尝试培育‘海润四季桑’,加厚叶片角质层,抵御湿热虫害,再调整根系结构,适应波斯的沙质土壤。”伊思玛仪大喜过望:“若能成功,波斯愿以三倍价格收购桑丝,还愿开放波斯湾的港口,为大乾桑丝开辟海路通道!”
此事很快禀报至御书房,慕容冷越看着地图上从京城延伸至波斯湾的路线,沉吟道:“陆路丝路虽稳,但耗时长久,损耗不小。若能开通陆海桑丝通道,从广州港出发,经印度洋至波斯湾,既能缩短运输时间,还能辐射南洋诸国,实乃良策。”风澈躬身道:“儿臣已让人勘测海路,广州港的商船可改装成恒温货舱,保障桑苗与鲜茧运输。只是海路有海盗隐患,需与波斯联手护航。”慕容冷越点头:“朕即刻下旨,让广州水师与波斯舰队约定护航章程,你则负责‘海润四季桑’的培育与海路贸易的筹备。”
接下来的三个月,农桑研究院成了最忙碌的地方。李老将西域的“耐旱四季桑”与岭南的“水桑”杂交,每日观察叶片长势与根系发育,风澈也常来帮忙记录数据。风染霜特意让人从广州运来海水,供李老测试桑苗的耐盐性,还亲自调制了滋补汤药,送到研究院犒劳众人。盛夏时节,第一批“海润四季桑”苗终于培育成功,叶片厚实如碧玉,根系盘曲坚韧,经海水稀释液浸泡三日仍生机勃勃。
与此同时,风澈派往广州的官员已完成货舱改装,还与当地商户联合成立了“陆海桑丝商行”。王匠伯从敦煌赶来,带来了西域的运输经验,指导商行制定桑苗、蚕丝的保鲜方案。临行前,风染霜将一盒桑叶茶与一包桑果干交给带队的农桑专家:“这桑叶茶能解暑,桑果干可补充体力,路上务必照顾好自己。”风澈则握着专家的手叮嘱:“到了波斯,先测水土,再试种桑苗,有任何情况及时传信回来。”
船队启程那日,广州港彩旗飘扬。二十艘商船满载着“海润四季桑”苗、蚕种与织锦匠人,在水师战船的护送下,驶向茫茫大海。风澈站在码头远眺,直到船队变成海平面上的点点帆影,才转身返回京城。他刚进东宫,便收到西域传来的消息:疏勒国的桑园丰收,织出的桑丝被罗马商人高价订购,还特意来朝请求增加桑苗供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