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9大乾秋实:丝路农缘连西域 (第2/2页)
“请太子殿下放心!”专家们躬身应道,跟着使者的队伍,朝着西域的方向出发。
风澈站在城外,望着队伍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际线,才转身回京。刚进长乐宫,就见风染霜正坐在窗前,手里拿着一件未绣完的锦袍,上面绣着西域的卷草纹和大乾的桑苗,针脚细腻,色彩和谐。
“母后,您这是在给谁绣锦袍?”风澈走上前,好奇地问道。
风染霜笑着举起锦袍:“给你绣的。明年农桑节,于阗的匠人要来京城,你作为监国太子,得穿件得体的衣服接待他们。这锦袍用的是‘四季桑’的蚕丝,又绣了两国的花纹,既显身份,又能体现两国的情谊。”
风澈接过锦袍,指尖触到丝滑的面料,心里满是温暖:“多谢母后,儿臣很喜欢。”他顿了顿,又道,“儿臣刚才收到苏州传来的消息,那边的蚕丝作坊已经和西域的胡商签订了长期合约,明年的桑丝订单已经排满了,农户们都在忙着扩种桑田,有的甚至还联合起来,成立了‘丝路桑蚕合作社’,打算直接把蚕丝运到西域去卖,能多赚不少钱。”
慕容冷越这时也从御书房过来了,手里拿着一份奏折,是关于西域贸易的:“朕刚批了户部的奏折,同意在敦煌设立‘丝路农桑贸易站’,专门负责大乾与西域的桑蚕产品交易,还能为去西域的农桑专家和工匠提供补给。你觉得,谁来负责贸易站的事务比较合适?”
风澈想了想,回答道:“儿臣觉得王匠伯很合适。他熟悉西域的风土人情,又懂农桑技艺,既能协调贸易事务,又能指导西域的桑苗种植,还能及时向京城传递消息。”
慕容冷越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朕已经让人去传旨,让王匠伯下个月就去敦煌筹备贸易站。”他走到风澈身边,拍了拍他的肩,“你这一年来,无论是推广农桑,还是处理外交事务,都做得很好,朕很欣慰。再过几年,等你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朕就能放心地把江山交给你了。”
风澈躬身行礼:“儿臣能有今日的成就,全靠父皇母后的教导和支持。儿臣定不会辜负父皇母后的期望,定能守护好大乾的江山,让百姓们都能过上富足安康的日子。”
风染霜看着父子俩,心里满是安稳。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御园里的桑田,秋日的阳光洒在叶片上,像撒了一层碎金。“时间过得真快,”她轻声说,“还记得澈儿小时候,总缠着你父皇要桑果吃,如今却已经能独当一面,处理国事了。”
慕容冷越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语气温柔:“孩子总要长大,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铺路,让他走得更稳。如今看来,我们的澈儿,已经成了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栋梁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风澈更加忙碌。他既要处理朝政,又要关注西域的农桑推广情况,还要筹备明年的农桑节。每天清晨,他都会先去农桑研究院查看“耐旱四季桑”的培育情况,然后去御书房处理奏折,下午再去京城的蚕丝作坊,了解生产进度,傍晚还要抽出时间,和农桑专家一起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良桑苗,提高蚕丝产量。
风染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天都会让宫人给风澈送去夜宵和安神汤,偶尔还会去东宫看他,帮他整理散乱的文书。有一次,她看到风澈趴在书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笔,桌上摊着明年农桑节的筹备方案,上面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她忍不住轻轻为他盖上披风,眼眶微微发热——这孩子,总是把国事和百姓放在第一位,却忘了照顾好自己。
十二月初,西域传来消息,王匠伯已经在敦煌设立了“丝路农桑贸易站”,于阗的第一批“耐旱四季桑”苗已经种下,虽然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土壤肥力不足,但在农桑专家的指导下,已经用蚕砂和西域的羊粪混合制成了有机肥,桑苗长势良好,预计明年春天就能收获第一批桑叶。
风澈收到消息后,兴奋地跑到长乐宫,向慕容冷越和风染霜汇报:“父皇,母后,西域的桑苗长势很好!王匠伯说,于阗的百姓看到桑苗发芽,都很高兴,有的甚至还自发地去桑园帮忙浇水、施肥,说等蚕宝宝长大了,要亲手缫丝,织出像大乾一样精美的锦缎。”
慕容冷越笑着点头:“好!这是个好消息。明年农桑节,我们一定要邀请于阗的国王和匠人来京城,让他们看看大乾的农桑成果,也让大乾的百姓看看西域的桑蚕发展,让两国的情谊更加深厚。”
风染霜也笑着说:“到时候,母后会让御膳房做些西域的特色小吃,比如烤包子、手抓饭,再加上大乾的桑果糕、蚕丝酥,让大家尝尝两国的美食,热闹热闹。”
风澈点头:“儿臣已经让人去准备邀请函了,还会附上‘四季桑’的桑叶和桑果干,让于阗的国王和匠人提前感受大乾的农桑味道。”
除夕之夜,长乐宫张灯结彩,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年夜饭,既有大乾的传统菜肴,也有西域的特色小吃。风澈举起酒杯,向慕容冷越和风染霜敬酒:“父皇,母后,这一年来,多谢您们的教导和支持。儿臣祝您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慕容冷越和风染霜也举起酒杯,脸上满是笑容:“也祝你新的一年里,万事顺遂,更上一层楼!”
三人碰杯,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在宫殿里回荡,像在为大乾的繁荣昌盛祝福。窗外,烟花绽放,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御园里的桑田——那些“四季桑”的枝条上,已经孕育出了新的芽苞,等待着春天的绽放。
风澈看着窗外的烟花,心里满是憧憬。他知道,新的一年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西域的桑蚕推广要继续推进,敦煌的贸易站要进一步完善,明年的农桑节要办得隆重热闹,还要继续改良桑苗,提高蚕丝产量……但他有信心,在父皇母后的支持下,在大乾百姓的齐心协力下,他一定能把这些事情做好,让大乾的农桑事业更上一层楼,让“丝路织星河”的梦想,在大乾与西域的土地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夜深了,长乐宫的灯火依旧亮着。风染霜靠在慕容冷越怀里,看着风澈认真规划明年工作的样子,心里满是安宁。她知道,大乾的未来,在风澈的手里,在每一个为百姓着想的人的手里,一定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美好。而这满宫的温暖与安宁,这全国百姓的幸福与安康,就是他们一生守护的最好成果。
窗外的烟花还在绽放,照亮了大乾的夜空,也照亮了大乾与西域相连的丝路。风澈看着那璀璨的烟花,嘴角不自觉地弯起——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年农桑节的热闹景象,看到了于阗的匠人带着西域的桑丝来京城交流,看到了大乾的桑苗在西域的戈壁上茁壮成长,看到了两国的百姓因为农桑而结下深厚的情谊,共同谱写着“丝路农缘”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