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山海工坊:全球桑蚕技艺的共融之章 (第2/2页)
阿玛拉也跟着上台,手里拿着她和苏尔玛合作的织锦:“在坦桑尼亚,我们说‘桑苗生长需要阳光和雨水,文化传承需要交流和分享’。这次来安第斯,我学到了植物染的智慧,也让更多人了解了非洲蜡染,这就是联展的意义。”
联展的第一天,各个展区就挤满了人。“跨洲染织台”前,苏尔玛和阿玛拉手把手教游客做蜡染,来自法国的设计师露西跟着学了一个上午,终于完成了一块浅紫底色的蜡染方巾:“这是我第一次同时接触两种染织技艺,太神奇了!我要把方巾带回工作室,融入到明年的设计里。”
展示区里,守苗爷爷给游客讲解“巴西安第斯混种桑苗”,他手里拿着桑苗,指着叶片上的红晕:“这是两种桑苗的优点结合,既能在安第斯的低温里生长,也能适应巴西的热带气候,以后桑蚕文化能传播到更多地方。”
研学区里,晓晓和路易的“线上小课堂”格外受欢迎。晓晓给线上学员讲解桑蚕的生长周期,路易则演示如何用简单的工具做蜡染,直播间里的留言不断,有人问桑苗的购买方式,有人预约线下体验课,还有人提议成立“全球桑蚕少年联盟”,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学习。
联展的第三天,工坊举办了“全球桑蚕技艺论坛”。各国的桑蚕从业者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日本的缫丝匠人介绍了“低温缫丝法”,能更好地保留丝的光泽;印度的织锦师傅分享了“手工提花技巧”,让织锦图案更立体;巴西的卡米拉则提出,要建立“全球桑苗资源库”,让各国的优质桑苗资源共享。
论坛结束时,大家一致决定成立“全球桑蚕文化联盟”,苏尔玛被推选为荣誉**,韩轻舞和阿玛拉担任副**,露西娅负责编写联盟的技艺手册,乔瓦尼则担任联盟的文化传播大使。“联盟成立后,我们会定期举办联展,开展线上课程,共享桑苗和技艺资源,让桑蚕文化真正成为连接世界的纽带。”韩轻舞在联盟成立仪式上说道,手里举着象征联盟的徽章——徽章上是交织的桑枝与驼毛,周围环绕着全球不同地区的桑蚕图案。
联展闭幕当天,工坊里举办了一场“桑蚕文化晚宴”。餐桌上摆满了融合各国特色的美食:安第斯的桑汁土豆、乌蒙山的桑葚酒、坦桑尼亚的桑叶炒饭、日本的蚕丝蛋白布丁,每一道菜都融入了桑蚕元素。大家围坐在餐桌旁,弹着各自国家的乐器,唱着与桑蚕相关的歌谣,语言不同,却有着相同的热情。
阿玛拉举起酒杯,对着苏尔玛和韩轻舞说:“这次安第斯之行,我不仅带回了新的染织技艺,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明年,我要邀请大家去坦桑尼亚,看看我们的桑园和蜡染工坊,让非洲的桑蚕文化也能和世界相连。”
苏尔玛点点头,眼里闪着泪光:“我年轻时,从没想过克丘亚的桑蚕文化能走出安第斯,能和这么多国家的朋友一起交流。现在我知道,只要我们愿意分享、愿意合作,传统技艺就永远不会过时,反而会像桑苗一样,越长越茂盛。”
晚宴结束后,大家一起在“友谊之树”旁挂起了各自国家的桑蚕文化信物:苏尔玛挂了一块“霞光茧”织的小挂饰,韩轻舞挂了乌蒙山的桑葚干,阿玛拉挂了非洲的蜡染桑丝,日本的缫丝匠人挂了一小缕蚕丝,印度的织锦师傅挂了一块迷你织锦。夜风拂过,信物轻轻晃动,像一串跨越山海的风铃,诉说着桑蚕文化的共融故事。
守苗爷爷看着“友谊之树”,突然说:“咱们把‘巴西安第斯混种桑苗’的枝条剪下来,分给联盟的每个成员,让它们在不同的国家生根发芽,就像咱们的友谊和文化一样,处处生长。”大家都赞同这个提议,迭戈立刻找来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桑枝,分给每个人,还附上了详细的培育手册。
乔瓦尼的摄像机一直没停,他拍着挂在树上的信物,拍着大家交换桑枝的场景,拍着苏尔玛和阿玛拉拥抱的画面:“这些画面会成为纪录片的特别篇,让全世界都看到,桑蚕文化如何让不同国家的人走到一起,如何创造出跨越山海的美好。”
夜深了,游客们陆续离开,工坊里的灯光依旧明亮。苏尔玛坐在染织区的织机前,手里拿着一缕“霞光茧”丝线,开始织一块新的织锦——画面上,全球不同地区的桑园连在一起,桑枝间穿梭着不同肤色的手,共同编织着一条银色的丝路,丝路上点缀着“友谊之树”的幼苗和各国的桑蚕文化信物。
卡米拉走进来,手里拿着联盟的成员名单:“外婆,已经有五十多个国家的桑蚕机构加入联盟了,露西娅奶奶说,下个月要在欧洲举办第一次线上课程,教大家培育‘混种桑苗’。”
苏尔玛放下梭子,看着名单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丈夫当年在桑园里种下第一株桑苗的场景,想起自己年轻时偷偷织锦的夜晚,想起工坊建设时大家一起克服困难的日子,想起联展上各国朋友的笑脸——这一切,都像一条长长的桑丝,编织成了如今的“全球桑蚕文化丝路”。
“卡米拉,”苏尔玛轻声说,“以后,这条丝路就要靠你们年轻人来延续了。要记得,桑蚕文化不仅是技艺,更是情谊;不仅是传统,更是未来。”
卡米拉点点头,眼里满是坚定:“我会的,外婆。我会和联盟的伙伴一起,把桑蚕文化带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知道,安第斯的桑园、乌蒙山的桑苗、坦桑尼亚的蜡染,都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夜风透过桑木窗棂,吹进工坊,带来了桑园的清香。苏尔玛重新拿起梭子,丝线在织机上穿梭,织出的图案在灯光下渐渐清晰——那是一幅“全球桑蚕共融图”,也是一首跨越山海的情谊之歌,在安第斯高原的冬夜里,静静流淌,永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