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诺曼底的蓝丝蕾丝 (第1/2页)
乌蒙山的“全球桑林”里,玛雅送来的木棉桑苗刚抽出淡紫色新芽,全球桑蚕文化博物馆的雕花窗棂就被一阵带着薰衣草香气的风推开。门口站着个穿深棕色刺绣马甲、戴丝绒礼帽的年轻人,手里提着个镶黄铜扣的皮箱,箱子上印着交织的“S”与“L”字母——那是来自法兰西诺曼底的织匠学徒皮埃尔,皮箱里装着一卷泛黄的蕾丝和几根带着冻伤痕迹的桑枝,眼眶红红的,像是刚哭过。
“玛格丽特夫人让我来的,”皮埃尔的汉语带着法语特有的卷舌音,他打开皮箱,露出里面的勒芒蕾丝,蕾丝上的玫瑰花纹已经有些脱线,“诺曼底的春霜冻比往年早了半个月,桑园里的桑叶全冻黑了;更糟的是,全法国最后会‘勒芒针绣蕾丝’的玛格丽特夫人,手指得了关节炎,再也织不了细蕾丝,年轻人都去巴黎的纺织厂做机器蕾丝,没人学这门手艺,再这样下去,我们法兰西的蕾丝桑蚕文化就没了。”
风澈接过那根冻伤的桑枝,指尖抚过发黑的叶脉——桑枝的横截面还带着潮湿的水汽,显然是刚剪下来没多久。他回头看向正在整理玛雅羽丝蓝纹织资料的阿琳,眼神里带着了然:“还记得我们从尤卡坦回来时说的吗?法兰西的蓝丝与蕾丝,该去看看了。”
阿琳立刻翻出博物馆里的《全球桑蚕技艺图谱》,欧洲章节里夹着一张19世纪的铜版画:画里的诺曼底农妇坐在桑园旁的石凳上,手里拿着蕾丝梭子,旁边的木架上挂着雪白色的蕾丝,背景是成片的桑林和远处的风车。“资料里说,勒芒蕾丝是用桑蚕丝织的,要把丝线劈成比头发还细的‘纤丝’,一根线能劈出八十根,以前专供法国王室,”她指着铜版画旁的批注,“十年前还有十二位老匠人会这手艺,现在只剩玛格丽特夫人一个了。”
守苗爷爷正给木棉桑苗浇着发酵的蚕沙水,闻言放下水壶凑过来:“春霜冻、低温寡照,是温带桑蚕业的大难题。不过诺曼底有橡木,那木头结实,还能保温,或许能用来建温室;再加上当地的薰衣草,精油能驱虫,说不定还能当染料。”
小石头已经蹲在地上,用炭笔在石板上画起了温室草图:“诺曼底冬天冷,春天有霜冻,得做个‘双层玻璃橡木温室’——外层用当地的橡木做支架,内层装能滑动的玻璃,晚上把玻璃关上保温,白天打开通风,再装个烧木屑的加热炉,肯定能防霜冻!”
三日后,支援队再次启程。除了风澈、守苗爷爷、阿琳、小石头,这次还多了两位熟稔欧洲情况的成员:一位是之前在玛雅合作过的威尼斯织匠卢卡,他去年在尤卡坦见过羽丝蓝纹织,对欧洲蕾丝与蓝丝的融合早有想法,带着自己珍藏的蕾丝梭子赶来;另一位是来自荷兰的农学家艾拉,她专攻温带作物的霜冻防护,随身带着便携的温度传感器和温室设计图。众人乘坐“丝路号”商船,经直布罗陀海峡,向着法兰西诺曼底驶去。
商船航行在地中海时,皮埃尔给大家讲起了诺曼底的桑蚕故事:“我们的桑园在勒芒附近,从16世纪就有了,那时候法国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特别喜欢勒芒蕾丝,下令每个贵族女人的礼服都得绣。玛格丽特夫人的曾祖母就是王室织匠,传下来的蕾丝针谱有五本,现在还锁在她作坊的橡木柜里。”
卢卡捧着他的蕾丝梭子,手指摩挲着上面的雕花:“我在威尼斯见过勒芒蕾丝,比我们的威尼斯蕾丝更细,像雾一样。要是用乌蒙山的蓝丝织底,再绣上勒芒蕾丝,肯定能卖去巴黎的高级时装店——我认识一个叫可可的设计师,她最喜欢这种有传统手艺的面料。”
艾拉则拿着皮埃尔带来的冻伤桑枝,用随身携带的检测仪分析:“这桑苗是‘诺曼底白桑’,耐寒性本来就差,春霜冻的低温把叶片细胞冻裂了。我们可以用‘梯度降温驯化’的方法,让桑苗慢慢适应低温,再加上橡木温室的保温,肯定能活。”
二十天后,“丝路号”终于停靠在诺曼底的勒阿弗尔港口。港口旁的薰衣草田里,几个农人正忙着收割薰衣草,远处的勒芒小镇在晨雾里露出尖顶的教堂。玛格丽特夫人的孙女苏菲,已经在港口等了两天,她穿着巴黎工厂的蓝色工装裙,手里攥着一张机器织的蕾丝样品:“奶奶的手指肿得握不住梭子了,她说要是你们来了,就带你们去看桑园。”
跟着苏菲穿过一片薰衣草田,众人终于见到了诺曼底的桑园——那片位于勒芒小镇外的桑林,原本该是嫩绿的叶片,如今却全是发黑的冻斑,有的枝条甚至断了,露出里面褐色的木质部;旁边的灌溉渠里结着薄冰,渠边的石凳上还放着玛格丽特夫人没织完的蕾丝;不远处的小作坊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用热水敷手,手指关节肿得像萝卜,那就是玛格丽特夫人。
“你们……真的来了,”玛格丽特夫人看到风澈手里的桑苗图谱,声音有些颤抖,“去年冬天特别冷,春天又下了霜冻,桑苗死了一半,今年的蚕丝连织半卷蕾丝都不够。苏菲去巴黎的工厂做机器蕾丝,说机器织得快,能赚钱,可机器织的蕾丝没有灵魂……”她指了指作坊墙上挂着的王室订单,“那是十年前给奥尔良公爵夫人织的蕾丝披巾,现在再也织不出来了。”
守苗爷爷立刻蹲在桑园里,用小刀切开一根冻伤的桑枝,里面的形成层已经变成褐色:“这是冻害导致的形成层坏死,得先把冻伤的枝条剪掉,再用薰衣草精油涂在伤口上,防止感染。”
艾拉则跟着皮埃尔去测量桑园的温度:“我们要在桑园里装十个温度传感器,从凌晨三点到下午五点,每小时测一次温度,这样就能提前预警霜冻。”她一边说,一边在桑园里选位置,“传感器要装在离地面一米高的地方,这里的温度最接近桑苗生长的温度。”
当晚,支援队在玛格丽特夫人的作坊里召开会议,借着煤油灯的光,制定了“诺曼底桑蚕蕾丝复兴计划”,分三步走:
1. 培育抗霜冻桑苗:用诺曼底白桑与联盟的抗寒桑苗嫁接,通过“梯度降温驯化”让桑苗适应低温,同时搭建橡木玻璃温室,配备木屑加热炉,抵御春霜冻;
2. 复活勒芒蕾丝技艺:阿琳和卢卡跟着玛格丽特夫人学习传统勒芒针绣,将蓝丝与蕾丝结合,改良出“蓝丝蕾丝”,用机器辅助前期工序,降低学习难度,吸引年轻人;
3. 打通高端贸易:艾拉联系巴黎的时尚设计师,将蓝丝蕾丝推向高端市场,同时在勒芒建“欧洲桑蚕蕾丝工坊”,展示传统技艺,吸引游客和学徒。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守苗爷爷就带着艾拉和当地农人钻进了桑园。他教大家挑选嫁接用的桑苗:“要选直径一厘米半的健康枝条,上面得有两个饱满的芽点,这样嫁接后才能发芽。”说着,他用嫁接刀在诺曼底白桑的枝条上切出一个“舌形”切口,将联盟带来的抗寒桑苗枝条削成对应的形状,像扣扣子一样扣在一起,再用浸过薰衣草精油的麻布缠绕固定:“薰衣草精油能杀菌,还能吸引蜜蜂传粉,比普通的杀菌剂更天然。”
艾拉则忙着搭建橡木玻璃温室。她用当地的橡木做支架,橡木之间用榫卯连接,不用一根钉子:“橡木的导热性差,保温效果比金属好,还能用上二十年。”接着,她在支架上装双层玻璃,内层玻璃能滑动:“晚上把内层玻璃关上,中间的空气能保温;白天打开,让阳光照进来。”温室角落还装了个烧木屑的加热炉,连接着遍布温室的铜管:“要是温度低于零度,就点燃加热炉,热气通过铜管传遍整个温室,能让温度保持在五度以上。”
小石头则跟着苏菲去修灌溉渠。渠里的薄冰刚化,渠底有很多淤泥,小石头教大家用当地的石灰石铺渠底,再在渠边种上薰衣草:“薰衣草的根系能固土,精油还能流进水里,防止桑苗生病。”他还在渠边装了个小型水车,连接着温室的蓄水池:“下雨的时候,水车能把雨水抽到蓄水池里,旱的时候就能用来浇桑苗。”
可没过几天,新的问题就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袭击了诺曼底,温度降到了零下三度,橡木温室的玻璃虽然关上了,可加热炉的木屑不够,温室里的温度还是降到了零度以下,刚嫁接好的桑苗又出现了轻微的冻斑。当地农人急得直跺脚:“每年春天都有寒流,木屑要从几十公里外的森林运过来,根本来不及!”
风澈看着加热炉里快熄灭的火苗,突然想起皮埃尔说过诺曼底的苹果酒很有名:“苹果酒的酒渣能燃烧,而且当地的苹果园多,酒渣到处都是,我们可以用酒渣代替木屑!”众人立刻行动起来,去附近的苹果园收集酒渣,酒渣燃烧的热量比木屑还高,而且带着淡淡的苹果香,温室里的温度很快就升到了五度以上。艾拉还在加热炉旁装了个温度控制器:“以后温度低于两度,控制器就会自动点燃加热炉,再也不用人工看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