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天下桑香续:云间桑绿染春扉 (第2/2页)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紫纹蜜桑的叶片虽然长势喜人,但蚕宝宝吃了之后,吐出来的蚕丝颜色并没有变紫,还是洁白的。“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杂交失败了?”小石头看着洁白的蚕丝,有些失望地说道。
守苗爷爷却笑着说:“别急,这是正常现象。要培育出彩色蚕丝,需要经过多代杂交,慢慢稳定基因。我们现在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以后还要继续努力。”
风澈也没有气馁:“虽然蚕丝颜色没变,但我发现,用紫纹蜜桑叶片喂蚕,蚕丝的韧性和光泽度都比以前更好了。我们可以先推广这种桑苗,提高蚕丝的质量,同时继续培育彩色蚕丝的品种。”
大家都赞同风澈的想法。阿竹带着村民们在桑园里开辟了一片“紫纹蜜桑培育区”,把嫁接成功的桑苗移栽进去,精心照料。学堂的孩子们则成了培育区的“小管理员”,每天放学后都会来浇水、施肥、记录生长情况。
为了加快培育进度,风澈还从京城请来了桑蚕遗传专家。专家仔细研究了紫纹蜜桑和蚕宝宝的生长情况,说道:“你们的培育方向是对的,要培育出彩色蚕丝,需要让桑苗的色素能被蚕宝宝吸收。我们可以尝试在桑叶上喷洒适量的天然色素提取液,看看能不能让蚕丝变色。”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阿雅带领绣娘们提取紫珠果、茜草等植物的色素,制成提取液;风澈和专家一起,调配不同浓度的色素液,喷洒在紫纹蜜桑的叶片上;阿竹则负责喂养蚕宝宝,观察蚕丝的颜色变化。
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有了收获:用稀释的紫珠果色素液喷洒的桑叶喂蚕,蚕宝宝吐出的蚕丝呈现出淡淡的紫色;用茜草色素液喷洒的桑叶喂蚕,蚕丝呈现出淡淡的红色。“成功了!我们培育出彩色蚕丝了!”大家都激动地欢呼起来,小石头更是抱着一只吐紫色蚕丝的蚕宝宝,高兴得跳了起来。
风澈看着眼前的彩色蚕丝,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能培育出更多颜色的蚕丝,让高山桑蚕产品更具特色。
第四章 桑蚕体验营的温馨时光
随着紫纹蜜桑的培育成功和彩色蚕丝的出现,高山桑蚕的名气越来越大。下一批西洋游客到来时,不仅有普通游客,还有不少桑蚕爱好者和学生,他们都是冲着桑蚕体验营来的。
体验营开营那天,风澈给每位学员颁发了一套体验装备:桑蚕丝制作的帽子、手套和围裙,还有一本《桑蚕体验手册》。“欢迎大家来到高山桑蚕体验营,接下来的十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桑蚕的世界,学习种桑、养蚕、缫丝、刺绣的技艺。”风澈笑着说道。
学员们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由阿竹、阿雅、陈老伯和小石头带领。阿竹组负责学习桑苗培育和养蚕技术,阿雅组负责学习刺绣和天然染色,陈老伯组负责学习缫丝机操作和缫丝技术,小石头组则负责学习桑蚕手工艺品制作。
阿竹组的学员们跟着阿竹走进桑园,学习移栽桑苗和病虫害防治。一位名叫大卫的学生,对桑苗嫁接特别感兴趣,反复练习了好几次,终于成功完成了一株嫁接。“太有成就感了!我从来没想过,种桑苗也这么有学问。”大卫兴奋地说道。
阿雅组的学员们在绣坊里学习刺绣。莉莉是一位西洋绣娘,她对苗绣技艺非常感兴趣,跟着阿雅学习“缠枝绣”。“苗绣的针法太神奇了,和我们西洋的刺绣完全不同,更有层次感和韵味。”莉莉说道,她学得格外认真,很快就掌握了基本针法。
陈老伯组的学员们在工坊里学习缫丝技术。一位名叫艾米的女士,对改良后的缫丝机特别感兴趣,缠着陈老伯问了很多问题。“这台缫丝机太先进了,既环保又高效,我们国家也可以引进这种技术。”艾米说道。
小石头组的学员们则在学堂里学习制作桑蚕手工艺品。孩子们教学员们用蚕茧制作摆件、用桑叶制作书签、用桑枝制作小雕刻,大家学得不亦乐乎。“这个蚕茧摆件太可爱了,我要带回家送给我的女儿。”一位学员拿着自己制作的摆件,笑着说道。
体验营期间,学员们还体验了桑园劳作、蚕房喂养、绣坊刺绣、工坊缫丝等一系列活动,每天都过得充实而快乐。他们不仅学到了桑蚕技艺,还感受到了高山人民的热情和淳朴。
周末,风澈带着学员们去参观桑基鱼塘和温室。在桑基鱼塘边,学员们看到鱼塘里的鱼儿欢快地游动,桑园里的桑苗长势喜人,都纷纷赞叹这种循环农业模式的神奇。在温室里,学员们看到了紫纹蜜桑和彩色蚕丝,都露出了惊奇的神色。
“这些彩色蚕丝太漂亮了,以后可以用来制作高档的服装和饰品。”莉莉看着紫色的蚕丝,兴奋地说道。
风澈笑着说:“我们正在努力培育更多颜色的蚕丝,以后会推出更多彩色桑蚕产品。”
体验营的最后一天,学员们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大卫展示了自己嫁接的桑苗,莉莉展示了自己绣的苗绣作品,艾米展示了自己缫的蚕丝,大家的作品都赢得了阵阵掌声。
风澈给每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证书上印着“高山桑蚕体验营结业纪念”的字样,还有一片用紫纹蜜桑叶片制作的书签。“希望大家能把在这里学到的桑蚕知识和文化带回自己的国家,让更多人了解高山桑蚕。”风澈说道。
学员们纷纷表示,一定会把高山桑蚕文化传播出去,还会介绍更多的朋友来这里体验。大卫更是说道:“我明年还要来,继续学习桑蚕技艺,希望能和你们一起培育出更多的桑蚕新品种。”
第五章 春满桑园的团圆序曲
体验营结束后,乌蒙山迎来了最美的季节。漫山的桑园郁郁葱葱,紫纹蜜桑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紫色的光泽,蚕房里的蚕宝宝正在大口啃食桑叶,绣坊里的绣娘们忙着赶制彩色蚕丝绣品,整个村子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风澈哥,岩伯说要在清明举办一场‘桑蚕文化节’,邀请周边村寨的村民和之前的学员们回来参加,庆祝紫纹蜜桑的培育成功和彩色蚕丝的出现。”阿竹笑着说道,手里拿着一张文化节的策划方案。
风澈非常赞同:“好主意!我们可以借着文化节,展示我们的新成果,同时也让大家聚一聚,增进感情。”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筹备桑蚕文化节。阿黑负责布置会场,在桑园里搭建了舞台和展示区;阿雅带领绣娘们赶制彩色蚕丝绣品,准备在文化节上展示;陈老伯则带着匠人们制作了一批小型缫丝机模型和彩色蚕丝样品;孩子们则制作了大量的桑蚕手工艺品,准备作为礼物送给来宾。
清明那天,文化节如期举行。周边村寨的村民们、之前的体验营学员们、西洋的游客们,纷纷赶来参加。会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舞台上,风澈首先致辞:“欢迎大家来到箐口村桑蚕文化节,今天,我们要庆祝紫纹蜜桑的培育成功和彩色蚕丝的出现,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通过今天的文化节,让更多人了解高山桑蚕文化,让桑香飘得更远。”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学员们纷纷欢呼起来。
文化节上,展示了各种桑蚕产品:彩色蚕丝织成的绸缎、精美的苗绣作品、小巧的桑蚕手工艺品、醇厚的桑果酒,琳琅满目,引得大家驻足观看。
技艺展示区里,阿竹正在演示紫纹蜜桑的嫁接技术,学员们围在周围,认真地学习;阿雅带领绣娘们现场演示彩色蚕丝刺绣,莉莉也加入了进来,她绣的紫色蚕宝宝图案,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陈老伯则在演示彩色蚕丝的缫丝过程,蚕丝从蚕茧里被抽出,呈现出淡淡的紫色和红色,美得让人惊叹。
美食区里,王奶奶带着几位妇女,给大家制作了各种桑香美食:桑果糕、桑叶饺子、蚕沙蒸鸡、桑枝烤羊,还有用彩色蚕丝制作的甜点,让人垂涎欲滴。
孩子们则在游戏区组织了各种桑蚕小游戏:“蚕宝宝赛跑”“桑叶拼图”“蚕丝缠绕”,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傍晚时分,文化节的篝火晚会开始了。村民们和学员们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苗寨的芦笙、彝寨的火把、西洋的歌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回荡在乌蒙山的夜空。
风澈和阿竹、阿雅、陈老伯站在一起,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里充满了温暖。“你看,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桑香满山间,百姓乐开怀,朋友遍天下。”风澈笑着说道。
阿竹点点头,望着远处的桑园,眼里满是憧憬:“是啊,以后我们还要培育更多的桑蚕新品种,举办更多的桑蚕文化活动,让高山桑香飘遍全世界。”
篝火旁,莉莉拿着自己绣的彩色蚕丝作品,对风澈说:“风澈先生,感谢你们让我了解了这么神奇的桑蚕文化,我要把这里的故事带回西洋,让更多人来这里体验。”
风澈笑着说:“欢迎你们常来,箐口村永远是你们的家。”
夜色渐深,篝火渐渐熄灭,但大家的热情依旧高涨。风澈知道,高山桑蚕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每一片嫩绿的桑叶上,在每一缕彩色的蚕丝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桑香不断,传承不息,温暖着每一个春天,也照亮着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这天下桑香的传奇,在乌蒙山的春风里,续写着更精彩、更温暖的篇章,生生不息,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