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桑暖冬阳:寒初御,岁安宁 (第1/2页)
初冬的寒风刚掠过长乐宫的琉璃瓦,桑园里的胭脂桑就落尽了最后一片金红叶片,光秃秃的枝桠上挂着层薄薄的白霜,像撒了把细碎的银粉。凤染霜披着件雪貂毛领的披风,走进蚕房时,守苗爷爷正蹲在蚕架旁,给篾匾盖上厚厚的棉毡,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很快消散。
“守苗爷爷,今日气温又降了,蚕房的火盆够不够?”凤染霜轻声问,指尖碰了碰蚕房的墙壁,冰凉的触感让她眉头微蹙。
守苗爷爷直起身,捶了捶腰笑道:“娘娘放心,陈老伯改良了火盆,加了通风口,既暖和又不会熏着蚕宝宝。就是北方传来消息,说那边下了大雪,桑园的幼苗都被冻着了,百姓们急得不行。”
话音刚落,春桃就端着杯温热的桑果酒走进来,杯沿飘着两片干桑叶:“娘娘,陛下刚从朝堂回来,说北方的使者已经在殿外候着了,想要求取抗寒的桑苗技术。”
凤染霜接过酒杯,暖意顺着指尖漫开,桑果的甜香萦绕鼻尖。她转头看向窗外,只见慕容冷正踏着薄霜走来,身上的朝服还带着寒气,神色却依旧沉稳:“染霜,北方各州遭遇罕见严寒,桑苗冻伤面积达三成,百姓们担心明年春蚕无叶可喂,已经有不少人连夜赶来京城求助。”
“北方的桑苗本就耐寒性差,这场大雪更是雪上加霜,”凤染霜忧心忡忡,“守苗爷爷,共植维度有没有抗寒的桑苗品种?”
守苗爷爷眼睛一亮:“有!共植维度的‘墨叶桑’耐寒性极强,就算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里也能存活,只是我们手里的种子不多,要培育出足够的苗,至少需要一个月。”
“一个月太久,北方的桑园等不起,”慕容冷沉声道,“我们得想办法先帮他们保住现有的桑苗,再慢慢推广墨叶桑。”
源溪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穿着件浅绿的棉袄,手里捧着个厚厚的本子:“染霜姨,陛下,我查了共植维度的手册,里面记载了一种‘桑苗保暖法’,用干草和牲畜粪便混合铺在桑苗根部,再用竹架搭起棚子,盖上油纸和棉毡,能有效抵御严寒。”
风澈跟着跑进来,小脸冻得通红,手里举着个竹编的小棚子模型:“娘!你看我和源溪做的模型!这样搭棚子,桑苗就不会被冻着了!”模型上的竹架错落有致,油纸覆盖得严严实实,下面还铺着一层褐色的“干草”,做得格外精致。
慕容冷接过模型,仔细看了看,点头称赞:“这个方法可行!林峥,立刻带人把干草、油纸和棉毡运往北方,再让陈老伯带着匠人去指导百姓搭建暖棚。守苗爷爷,你尽快培育墨叶桑种子,争取早日送到北方。”
“陛下放心,我这就去安排!”林峥拱手应道,转身快步离去。
接下来的几日,长乐宫忙得热火朝天。守苗爷爷带着匠人在桑园开辟了育苗棚,用温水浸泡墨叶桑种子,再覆盖上保温的棉絮;陈老伯则绘制了暖棚搭建的详细图纸,标注出竹架的间距、干草的厚度,让匠人连夜刻印,送往北方各州;风澈和源溪则一起制作了更多的暖棚模型,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方便百姓理解。
花汐也没闲着,她组织绣娘们赶制了大量的厚棉毡,上面绣着小小的桑蚕图案,既实用又美观。“染霜姐,这些棉毡不仅能给桑苗保暖,百姓们晚上也能盖,”花汐擦了擦额角的汗珠,“我们已经赶制出五千条,后续还会继续做。”
凤染霜看着堆在院子里的棉毡、干草和油纸,心里满是欣慰:“辛苦你们了。再让御膳房准备些桑果糕和桑蚕粥,和物资一起送去北方,让百姓们能暖暖身子。”
北方的使者带着物资离开后,慕容冷和凤染霜依旧牵挂着那边的情况。每天清晨,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查看来自北方的奏报,了解桑苗的保暖情况。这日,奏报终于传来好消息——在暖棚的保护下,北方桑苗的冻伤率大大降低,百姓们已经开始着手培育新的桑苗,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
“太好了!北方的桑苗保住了!”风澈拿着奏报,兴奋地在院里跑了一圈,身上的棉袍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源溪也松了口气,翻开自己的本子,认真记录:“等明年春天,我们就把墨叶桑苗送过去,让北方的桑园再也不用担心严寒了。”
初冬的日子渐渐平静下来,蚕房里的秋蚕已经吐丝结茧,金珠蚕和彩纹蚕的蚕茧堆在一起,像一座小小的金山和彩山。陈老伯带着匠人忙着缫丝织布,新织出的桑金锦和彩纹丝布被送往各地,不仅供宫廷使用,还通过通商销往海外,为大乾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这日,宫里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来自西域的商队首领,他们带来了西域的特产,如葡萄、玉石、地毯等,想要和大乾扩大桑蚕制品的贸易。慕容冷和凤染霜在大殿里接见了他们,看着商人们带来的精美地毯和玉石,凤染霜笑着说:“西域的特产果然名不虚传,我们大乾的桑蚕制品也不会让你们失望。”
商队首领笑着回应:“皇后娘娘说笑了,大乾的桑金锦和彩纹丝绣品在西域供不应求,贵族们都以拥有一件为荣。这次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丝绸和玉石,想要换取更多的桑蚕制品,还希望能学,习,大乾的桑蚕养殖技术。”
慕容冷点头应允:“没问题,我们可以和你们签订长期贸易协定,不仅给你们提供优惠的价格,还会派匠人去西域指导桑蚕养殖。”
风澈自告奋勇:“我可以教你们辨认桑苗!还有喂蚕的技巧,我最拿手了!”
商队首领们被风澈的童真逗笑,纷纷点头:“多谢小殿下,我们很乐意学习。”
接下来的几日,商队首领们跟着守苗爷爷学习桑苗种植,跟着陈老伯学习缫丝技术,跟着花汐学习绣花技巧。他们学得格外认真,时不时拿出纸笔记录,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反复请教。风澈和源溪则成了他们的小老师,每天带着他们参观蚕房和桑园,讲解各种蚕种的特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