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心思纯粹 (第1/2页)
近距离看了郭威黄旗加身,萧弈就回帐睡了。
醒来时,天朦朦胧胧,忽见一个罗刹鬼蹲在旁边,他以为到了地府,再一看,原来是傥进。
这人竟每次丑得不一样。
“你怎在此?”
“俺还没问将军哩,这么大的事,你怎睡得着?”
萧弈心想又不是自己黄袍加身,不如早睡长身体。
在心里用意念回答过了,他问道:“有朝食吗?”
“将军怎总想着吃,大帅唤你过去。”
“现在?”
刚醒就得开工,两世为人也没甚区别。
萧弈起身,披了厚氅,啃着冻得硬梆梆的胡饼,穿过冰天雪地的大营去见郭威。
王承训、李荣等人还在中军大帐外的篝火边踱步,交谈。
见他来了,两人转过来,同时开口问话。
“陛下竟先见你?”
“你竟睡得着?”
萧弈把胡饼塞给他们,入帐。
大帐内弥漫着酒味、炭味,以及一股老汉们身上浓重的浊臭,蜡烛还燃着,蜡泪淋满了烛台。
郭威还披着黄旗,眼眶发黑,眼睛里的血丝更浓了,显然一夜未睡。
王殷、郭崇威、魏仁浦等人熬得脸都黑了,却还满眼振奋。
“这小子来了。”
“见过陛下。”
“休得乱叫。”郭威摆手,目光看来,忽道:“就属你睡得香,倒是心思纯粹。”
萧弈暗忖这话说的,像是有谁心思不纯粹一样。
他只不过是早有预料,没那么激动罢了,其实夜里好像还梦到郭威给他盖了件黄毛毡,问他冷不冷。
“末将就是困了,请明公恕罪。”
郭威带着深意问道:“你可有甚后悔之事啊?”
萧弈微微一怔,明白过来,干脆继续发愣。
郭威无奈,摇了摇头,转入正题,道:“你先回京,将此间之事禀报太后,尽好内殿直的本份。”
“喏。”
萧弈明白,他的任务是让太后识相点,把皇位交给郭威,再看好皇宫,别出乱子。
“腊月休务,官员们亦不可打搅太后。”
“末将明白。”
“再去咐嘱我府上众人,一切如常,不可跋扈。”
萧弈微微迟疑,应道:“是。”
魏仁浦坐在一边的案几上奋笔疾书,写完一封奏折,盖上信印,递了过来。
“此为明公呈给太后之奏章,劳你递呈。”
萧弈接过,目光一瞥,见最后一列有“愿为太后养子”之语,不由错愕。
“怎么?”郭威道:“给我看看。”
“是。”
萧弈知这些文书事务平时交于魏仁浦,郭威不太过问,看来是还不知有这一茬了。
果然,一递过去,郭威就显出无奈之色。
“道济,太后比我还小十多岁,还得认她当娘?”
“明公不必在意,不过是礼法如此,以示明公是继承高祖之业。”
“勺叨。”
郭威也没有否决,骂了句邢州方言,把那文书复丢给萧弈。
萧弈接了,告辞出帐。
外面,王承训揽过他,轻声问道:“陛下有何封赏?”
“别急,还早着。”
萧弈答了,暗忖王承训文武双全,可惜城府浅了,郭威说的心思不纯粹大抵就是这样吧。
他遂提醒了一句。
“沉住气,做好自己的事。”
召集麾下十个兵士,留下张美、刘赟,即刻启程,直奔京师。
经过河东之行的磨砺,回程的风雪已不算什么,途中只在汲县歇了一夜,次日傍晚,赶在玄武门落钥之前回了宫。
萧弈掀开落满雪花的斗篷、缠面巾,守卫吃了一惊。
“是将军……”
“不必声张,我看看他们在做甚。”
“是。”
萧弈下马,掸了雪,往两廊宿卫房走去。
远远就听到了张满屯骂骂咧咧的声音。
“要俺说,那定是回去投刘大耳朵呗!凭甚?凭当初一起蹲涿郡编草鞋、一锅饭义气!”
“曹阿瞒待他那也是没得说,金银珠宝、高官厚禄,连赤兔马都赏给他喽。”
“你懂个屁……”
“都停停,听老花的。”
“就是,老花如今可是琉璃眼哩,快说呗,关云长去哪儿了?”
萧弈走到拐角处,目光看去,兵士刚操练完,盔甲上的雪花还没擦掉,排队列盘膝坐在两廊中,整整齐齐。
花秾站在中间一个倒扣的马扎上,脸上多了一个铜框眼镜,大抵是眼镜太沉,时不时就要伸手扶一下,咳了咳,开口。
“关云长便将官印挂在了曹孟德的府门上,去寻刘皇叔……”
“真就去找刘大耳朵哩?!”
“哈哈,我就说嘛。”
“老花你可得说清为啥。”
花秾不急不缓道:“关云长是响当当的好汉,有的不仅是义气,还有大道义,曹操屠徐州,杀得尸横遍野,泗水断流,刘皇叔治徐州,以仁义治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