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荣耀与低谷(感谢lenx的盟主打赏) (第1/2页)
亚特兰大的阳光从酒店窗帘的缝隙钻进来,像个不请自来的记者,死命往徐凌脸上拍照。
“嘶——”
他皱了皱眉,把枕头盖在头上。
突然,门“砰”地一声被撞开。罗德里克·克雷格——那个永远精力过剩的家伙——冲了进来,手里举着当天的《亚特兰大大宪报》,封面是一张徐凌在奥登头上后撤步三分的定格大图,标题是“中国的狙击手”。
“Yo,哥们,你知道吗?你昨晚直接让我成了全美最热门的室友!”克雷格像个刚中了大奖的彩票哥们一样蹦到床边,“今天早上我去买咖啡,服务员没问我名字,直接喊:‘Hey,那是伊莱的队友!’”
徐凌懒洋洋地翻了个身:“你不该感到骄傲吗?这可是我白送你的人气。”
“骄傲个屁!”克雷格夸张地挥着报纸,“现在全队都觉得我该帮你接粉丝信、挑应援礼物,甚至有人让我帮忙打听你有没有女朋友......”
“那你告诉他们我有啊。”徐凌含糊地说。
克雷格眨了眨眼:“可问题是——你真有吗?”
徐凌对这个耿直老黑无语,掀开枕头:“这问题跟明天打佛罗里达哪个更重要?”
克雷格一屁股坐到床沿:“一样重要!不过说真的,伊莱,你昨晚有几个球太疯狂了,还有,到底是奥登太不小心了,还是你有什么秘诀?你昨晚抢断了奥登好几个球。”
“经验问题。”徐凌淡淡地说,“我以前在国内打球的时候,有个中锋也是这样习惯,他被我一场比赛偷了十几次球。后来那个人毕业以后把天赋带到了乡下的企业球队。”
克雷格闻言笑得停不下来:“哈哈!愿上帝保佑格雷格奥登。”
和之前打一场就歇五六天不同,进入四强赛以后,晋级最终二强的球队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
明天,德州理工大学就要回到乔治亚圆顶体育馆和佛罗里达大学进行全国冠军赛。
因此,德州理工大学需要在亚特兰大进行一天的训练。
而且,就一天的时间,其实也练不了什么东西。
再者说,都打到冠军赛了,参加决赛的两队都没有秘密可言。
TTU的弱点是内线和阵容深度。
“孩子们,看看你们身边。“老帅的声音罕见地柔和,“六个月前,有人说我们能进甜蜜十六强就是奇迹。“
他的目光扫过每个球员:“但现在,我们站在这里是有原因的。“
战术板上贴着佛罗里达的阵容分析——霍福德与诺阿组成的禁飞区,布鲁尔的全能防守,陶林·格林的精准三分。
“但我也必须告诉你们,自1975年以来,每一支保留了全主力阵容的卫冕冠军几乎都完成了连冠的壮举。”
“几乎?”
徐凌敏锐地捕捉到这段话的另一层含义:“也就是说并不是全部。”
“是的。”奈特嘴角微扬:“1985年,乔治城输给了维拉诺瓦。“
“22年前的冷门...“普莱夫卡嘟囔着。
“这就对了。“徐凌突然站起来,“这说明奇迹永远存在。就像之前没人相信我们能赢北卡,也没有人相信我们能过俄亥俄。我们已经走到了这里,只差最后一步,难道还有人怀疑我们不能夺冠吗?“
“没错,就是要有这种信念。”奈特点头笑道,“你们要记住伊莱的话,在NCAA,奇迹永远存在。”
当天,训练照旧。
球鞋摩擦地板的声响、篮球刷网的脆响、偶尔的谈笑声——一切都显得松弛而平静,仿佛明天只是一场普通的常规赛,而非全国冠军的决战。
“J.J,玩个游戏吧,我们来比投篮,各自在固定的位置上投十记三分,输的请客。“徐凌单手抓着球,冲队长贾里乌斯·杰克逊叫阵。
杰克逊咧嘴一笑:“行啊,菜鸟,准备好钱包吧。“
两人站在两侧底角,开始了一轮三分对决。球馆里很快响起此起彼伏的“唰唰“声,引得其他队员纷纷侧目。
“这球算不算?“二年级后卫艾伦·沃斯库尔突然插嘴,指着杰克逊的最后一球,“脚踩线了吧?“
杰克逊瞪眼:“放屁!这球干净得很!“
“我看看回放...“沃斯库尔装模作样地用手比划着,“嗯,确实踩了,9比10,伊莱赢了,队长应该请客。“
杰克逊气得把球砸过去,沃斯库尔笑着躲开。
另一边,马丁·芝诺不知从哪摸出个哨子,煞有介事地叼在嘴里,“哔“地吹了一声,然后指着徐凌:“走步了!这球不算!“
徐凌表现出困惑:“这还有走步的说法???“
普莱夫卡和克雷格已经笑得直不起腰,两人干脆坐在地板上,开始模仿解说员的语气:“女士们先生们,这里是TTU队内三分大赛现场!我们看到伊莱·徐正在遭遇黑哨!主裁判马丁·芝诺先生显然收了贾里乌斯的贿赂!“
而在远处的战术板前,鲍勃·奈特和教练组却安静地站着。
儿子帕特·奈特低声问:“这帮家伙过于放松了吧?“
奈特摇了摇头,目光落在嬉闹的球员们身上。
“随他们吧。“奈特轻声说,“这种时候,心态更重要。“
他的视线最终停在徐凌身上——那个中国人刚刚投进一记超远三分,然后转身对着假装抗议的队友们摊手,笑容里带着一丝狡黠和绝对的自信。
奈特收回目光,转身离开了。
一夜无话
2007年4月2日
2006-07赛季NCAA全国冠军赛比赛日。
一边是强大得没有死角的卫冕冠军,另一边是如童话般梦幻的灰姑娘球队。
无论是哪一边,都有大量的支持者。
比赛将在下午四点开始。
现在是三点整。
球队即将出发前往乔治亚圆顶体育馆,德州理工大学的主教练鲍勃奈特却在酒店房间里,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发呆。
他的思绪回到了过去,那是大学篮球的黄金年代,也是他的巅峰时期。
1984年的前一年,奈特当选美国男篮主教练,他将负责在本土捍卫美国篮球的荣誉,那是一个美好的年份,校园篮球涌现了一批了不起的天才:迈克尔·乔丹、帕特里克·尤因、克里斯·穆林、查尔斯·巴克利、韦曼·提斯代尔、萨姆·帕金斯、阿尔文·罗伯特森...任何一个专业篮球教练在面对这个人才池的时候都会有十足的信心赢得奥运冠军,更别说苏联为了报复美国1980年的抵制行为同样宣布抵制洛杉矶奥运会。从任何角度来看,夺冠难度都降低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