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你不是在逃命 (第1/2页)
解剖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胶质,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粘稠的阻力。
沈默坐在那张冰冷的不锈钢解剖台中央,双眼布满血丝,死死盯着面前那份被他自己修改了无数次的尸检报告。
那行字迹——“男性,约40岁,职业不明,死因待查”——像一道魔咒,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了整整十七遍,每一个字都化作尖锐的钢针,刺探着他摇摇欲坠的理智。
连续三日未眠,他的精神已经绷紧到了极限。
也正是在这种极限状态下,他开始察觉到某种诡异的规律。
当他试图用客观、抽离的思维去分析案情,刻意避免使用“我”这个字眼时,走廊外那若有若无的脚步声便会随之减弱,仿佛一个悄然退去的窥探者。
然而,一旦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过去——那个潮湿的雨夜,母亲温柔的哼唱;第一次拿起解剖刀时,掌心冰冷的触感与抑制不住的颤抖——走廊尽头的黑暗中,便会准时传来那令人头皮发麻的、指甲刮擦水泥墙面的声音。
那声音,像是某种饥饿生物在磨砺爪牙,充满了贪婪的期待。
他试了一次又一次。
“死者……”他低声自语,声音沙哑。走廊安静了。
“我想起了……”念头刚起,尖锐的“刺啦”声便瞬间贴近了门板,仿佛就在他耳边。
恐惧、憎恶、迷茫,这些情绪交织成一张巨网,而他就是网中央那只徒劳挣扎的飞虫。
他终于在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中,得出了那个让他浑身冰冷的结论:他的恐惧,他的记忆,他关于“沈默”这个身份的一切认知,都是滋养门外那个未知之物的养料。
它在吞噬他的“自我”。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端,苏晚萤正戴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动着一本泛黄的古籍。
书页边缘被虫蛀得残破不堪,散发着陈年纸张与樟脑混合的气味。
这是苏家的传家之物,《铭器志·补遗》,里面记载了无数不为人知的诡异现象与应对之法。
她的指尖停在一处字迹模糊的段落上,借着台灯的光,辨认出那几个关键的字:“伪亡者,不避影,反引之入室,饲以虚名,耗其执念。”
她瞳孔骤然一缩,仿佛一道闪电劈开了重重迷雾。
一直以来,他们的思路都错了。
面对这种名为“残响”的寄生性存在,躲藏和压抑只会让它更加饥渴,从而更疯狂地攫取宿主的存在感。
真正安全的做法,不是让自己变成一片空白,而是主动制造一个更大、更空洞的“假我”,像投放巨量饵料一样,让它吃到撑死!
她立刻抓起电话,声音里带着一丝无法抑制的激动:“沈默,听我说,不要再抗拒你的名字和过去了!恰恰相反,你要拥抱它,但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
另一边,被称为“周工”的老匠人正沉默地站在自己的工作室里。
他面前摆着一块厚重的青石板,这块石头跟随他多年,却从未刻上一个字。
此刻,他手持钢凿,没有勾勒任何字形或图案,而是在石板表面凿出无数道极其细微、毫无规律的裂痕。
这些裂痕彼此交错,却又巧妙地互不连接,形成一种繁复而无序的纹理。
“这叫‘无义之纹’。”他头也不抬地对身边的阿彩解释,声音沉稳如山,“就像一个谎言,如果里面掺了太多无关紧要的真话,反而会变得比真理更可信,也更令人迷惑。它什么都不是,但它又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
他提议,将这块石板悄悄置于沈默在解剖室常坐的位置正下方。
它将成为那个“虚假存在”的地基。
当“残响”试图定位沈默这个存在的锚点时,它会被这块充满了混沌信息的石板所吸引,误以为这里就是核心,从而将大部分精力耗费在一个彻头彻尾的空壳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