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老陆的遗产(上) (第1/2页)
国安局,最高级别的加密视频会议室。
空气,凝重得像一块铅。
巨大的屏幕上,分割成十几个小窗口,每一个窗口里,都是一张不怒自威的、足以让整个东海市政坛都为之震动的脸。
王主任,就坐在主位上。
而萧然,正独自一人,站在会议室的中央,承受着来自所有窗口的、审视的目光。
她刚刚结束了汇报。
将她和林烽,在安全屋里,根据所有线索,共同推演出-来的那个,关于“慈善拍卖会”和“荷兰古典油画”的惊天结论,一字不差地,呈现在了所有大佬的面前。
长久的沉默。
最终,还是一个肩上扛着将星的老者,缓缓地开了口,声音,洪亮而威严。
“萧然同志,我只问你一个问题。”
“你的这一切推论,除了那段来源不明、真假难辨的‘黑客日志’之外,还有任何……可以直接指向那幅画,或者那个以色列代表团的……直接证据吗?”
这个问题,像一把锋利的刀,直插心脏。
萧然挺直了背脊,眼神,没有一丝一毫的闪躲。
“报告首长,”她的声音,清晰,冷静,且坚定,“没有。”
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压抑的、不安的骚动。
“我承认,这,是一次充满了风险的预判。”萧然继续说道,她的声音,开始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普通罪犯!他是一个‘剧场型人格’的艺术家!对付他,常规的证据链没有用!我们必须……用他的‘艺术’,来预判他的行为!”
她将老陆那段关于“艺术品交易”的日志分析,如同最顶级的犯罪心理学侧写报告一般,清晰、冷静、有条不-紊地,进行了阐述。
她的专业,她的自信,她那双燃烧着火焰的眼睛,渐渐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最终,王主任缓缓地,摘下了自己的老花镜,揉了揉疲惫的眼睛。
他看着屏幕里,那个已经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自己最得意的学生,长长地,叹了口气。
“我同意萧然同志的判断。”他一锤定音。
然后,他用一种极其严厉的目光,看着萧然。
“我给你,一个‘有限的授权’。”
“你可以,对拍卖会现场,进行最高级别的布控。可以对所有可疑人员,进行无接触式监控。”
“但是,”他的声音,变得像钢铁一样冰冷,“在没有当场拿到‘物理证据’之前——也就是,在他们完成交易,人赃并-获之前——绝不能,轻举妄动!”
“一旦因为你的误判,而引发了外交冲突……”
“……萧然,你知道后果。”
“是!”萧然猛地一个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保证完成任务!”
……
会议结束。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疯狂的战前部署,开始了。
整个“暗局”专案组,这台一度因为内鬼而濒临停摆的战争机器,在萧然的指挥下,以前所未有的、恐怖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
【萧然的“现实战场”】
画面一: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沙盘上,那座作为拍卖会现场的“浦江国际艺术中心”的3D模型,已经被建立起来。萧然正和行动队的副队长,一遍又一遍地,推演着所有可能的安保漏洞和突击路线。
画面二:海关总署,一间保密的档案室里。萧然秘密约见了她的一位“老朋友”,海关的缉私处处长。两人,正一起,调阅着那幅伦勃朗的《加利利海上的风暴》,从荷兰入境时的、所有的X光扫描记录和开箱检验报告。
画面三:以色列代表团下榻的酒店对面,一个伪装成“管道维修”的工程车里。几名顶尖的外勤探员,正通过高倍的激光监听器和长焦摄像头,对代表团所有成员,进行着“无接触式”的24小时监控。
现实世界里,一张无形的天罗地网,正在悄然张开。
林烽的“数字战场”
而对于“奇点安全”工作室。
这里,却安静得,像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
林烽,并没有参与到那些紧张的现实布局中。
他只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电脑前,看着屏幕上,那些属于老陆的、已经被他破解开来的加密日志。
他的内心,总有一丝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