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观察员 (第1/2页)
顾清影的到来,如同往一锅本就暗流涌动的热油里,投入了一块棱角分明、永不融化的寒冰。往生斋的氛围发生了微妙而确凿的改变。
他没有像墨芸那样咋咋呼呼地占据空间,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好奇或敌意。他只是安静地住进了偏院的厢房,每日清晨准时出现,衣着笔挺,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冷静地扫过斋内的一切,然后便开始他“观察员”的工作。
他的工作方式,与墨芸截然不同。
墨芸依赖的是各种嗡嗡作响的精密仪器和复杂的数据流。而顾清影,使用的工具则简单得多——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硬皮笔记本,一支看似普通的钢笔,以及他随身携带的一个小巧的、装满了各色朱砂、符纸和不知名粉末的金属工具箱。
他的“监测”无声无息。有时,他会站在院中某个角落,用手指凌空勾勒几个极其细微、几乎看不见的符文,符文一闪即逝,仿佛只是错觉。有时,他会看似随意地在窗棂、门框甚至老槐树的树皮上,用特制的粉末留下几个不起眼的标记。更多的时候,他只是静静地坐在离沈厌不远不近的地方,打开笔记本,用那支钢笔一丝不苟地记录着,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成了斋内一种新的背景音。
他记录的内容似乎包罗万象:沈厌每日的精神状态、气息波动、进食情况(甚至精确到克数);右臂袖套下能量逸散的微弱频率和强度变化(他能凭借肉眼和感知判断);与其他人的互动细节(包括对话内容、持续时间);甚至包括天气变化、斋内光线明暗对沈厌可能产生的细微影响。
他的存在感不强,却无处不在。那种极致的理性和不掺任何个人感情的观察,反而比大声的质疑更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阿七最先表现出不适。武僧性情刚直,最受不了这种被时刻“惦记”的感觉。几次想找顾清影“理论”,都被林玥和苏九娘拦下。顾清影对此只是推推眼镜,平静地记录下:“……僧侣阿七,情绪易激荡,对监管制度表现出明显排斥,可能影响团队稳定系数。建议加强心理疏导或保持距离。”
墨芸则对顾清影的手段产生了浓厚的“学术兴趣”。她试图用自己的仪器去探测顾清影布下的那些微小符文和标记,却发现那些东西能量内敛到几乎无法探测,只有在特定条件触发时才会产生微乎其微的反馈。这让她抓耳挠腮,又不得不佩服对方在符文造诣上的精深。
“这家伙……是个高手啊!”墨芸私下对林玥感叹,“他用的是最古老的‘迹符’和‘心印’手法,不依赖外部能量,完全凭借自身精神力和对规则的理解来维持运作。这可比我的设备难搞多了!”
林玥心情复杂。顾清影的专业和能力毋庸置疑,他的存在确实让对沈厌的监控更加“科学”和“规范”,但也让每一次行动、每一次交流都仿佛暴露在无形的显微镜下。她必须更加谨言慎行,任何计划都需要考虑如何通过顾清影那一关。
苏九娘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偶尔会与顾清影聊上几句关于符文阵法或者古籍考据的话题。顾清影虽然言辞简洁,但每每都能切中要害,显示出渊博的学识。两人之间的对话冷静而高效,如同两位学者在交流,但空气中总弥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相互试探。
而处于风暴中心的沈厌,反应却最为平淡。
他依旧大部分时间沉默地坐在轮椅上,或闭目养神,或摆弄那些纸扎材料。对于顾清影的观察和记录,他似乎完全无视,既不出言抵触,也不刻意迎合,仿佛对方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摆设。
但这种“无视”,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顾清影的笔记本上,关于沈厌的记录也最为详尽和……矛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