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流金年华 (第2/2页)
老支书说:“各位父老乡亲,大家晚上好!今晚放映电影(演出),这是上级领导对我们大队一千八百多名群众的高度关心和重视……”在若干重复的几句口号中,这位大人终于结束了今晚他的重要讲话。于是,他宣布电影就要开始放映了,今晚电影是革命故事片《红灯记》。
一天晚上,这电影正在放映中,战斗正在打响,大家看得正津津有味。原来天上还是蓝蓝的夜空,地上突然刮起了风,转眼间电闪雷鸣,眼看就要下暴雨了。而电影的画面上还出现英勇的战士,手拿爆破筒勇敢地冲向了敌人,欲与敌人同归于尽。放映员乔老爷眼看暴风雨就要来临,来不及拿上话筒说话,立马把放映机关了。边收拾边喊着快走快走,暴风雨来了,那狼狈劲让人觉得十分扫兴。本来看着很来劲,却突然出现了意外情况,在一万个不愿意的意念中,我与余林跟着母亲往家里赶。
母亲一边急着走一边嚷着说:“早知道下雨就不来了。这鬼天气,说翻脸就翻脸,以后还是别来看戏了,以免受这个罪呢。”
一听以后不准来看电影了,我与余林就急了,我说:“娘,不是这样的,今天晚上是特殊情况。您看,这雨也不是下得很大,就是淋几下雨,我们兄弟身体棒着呢,不会感冒,更不会吃药打针呢。”
余林也跟着说:“是的呢,哥说得对,这点雨算得了什么?我们学生看看电影什么的,可以增长知识,长些见识。娘不是经常说我们兄弟俩见识少吗?这电影一年就那么几回,不来看真的很可惜,何况都是免费电影。如果我们连电影都来看不了,我们兄弟俩怎么增长见识啊?”
母亲说:“不是我不给你们兄弟俩来看电影,你们看这鬼天气说下雨就下雨,刚才还是好好的天气,一下子就变脸了。这雨如果再大一些,淋在你们身上痛在你们娘的心里,如果真感冒病了那就麻烦了。你们兄弟俩从小就是弱不禁风,如果病的话还不是我的事?你父亲一直在外工作,一周也就回家一两次,病了就是你娘受累。”
我对母亲说:“不会的,我们注意就是。何况每次都带着雨伞,不会淋湿身上的。学校有时候白天还组织到县电影院看电影,也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为了从小培养我们学生的爱国情怀。既然学校连那么远的地方也组织去观看,到了我们大队这么近的地方,反而不去接受教育,这样的话真说不过去。”
母亲没有什么文化,见我们兄弟俩说得一套一套的,而且句句在理,她只好不再说什么了。她知道在知识方面太亏欠自己了,尽管当时我们还是小学、初中水平,但在认知上她感觉明显说不过我们兄弟俩,只好默认我们行为。
母亲说电影还是要看,只要不被雨淋湿她就放心了。我们兄弟俩齐声道,不会不会,我们自己会保护自己的,母亲听后才有些放心。从此以后,母亲也默认我们在天气好的时候,晚上与众伙伴到苏东大队,还有鸭上坪村去看电影。
尤其是去仁村大队看电影,估计有十来里路远,而且是晚上去,母亲有些不放心我们兄弟俩出门。她再三嘱咐我们兄弟俩把电筒带上,同时一再叮嘱一定要与小伙伴在一起不要分开,而且要与年纪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在一起,如此互相之间好有个照看。
她还说,出门在外尤其是晚上一定要注意安全。这一路上特别是去仁村有一段山路比较难走,稍不注意就会跌个鼻青脸肿的,还有夏天夜行注意不要踩到蛇。这千叮咛万嘱咐,似乎我们兄弟俩永远长不大,母亲一万个不放心。有时说多了,我在心里想母亲如此啰唆干吗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不过我始终没有说出来,我知道她心里全装着自己孩子的冷暖,我们兄弟俩在她眼里永远都是小屁孩。
母亲特别强调,出门在外一定要与人为善,千万不要与别人发生冲突,凡事与人为善,多说好话。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三句好话当钱使”,要学会赞美别人。告诫我们兄弟俩一定要记住,不要妄自尊大而自以为是,凡事不与人争高低,而在暗中积攒自己的本事才是硬道理。
她告诉我们,本来是去看电影娱乐的,如果与别人发生矛盾引起吵架之类的丑事,那就得不偿失。我们兄弟俩表态说知道,您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母亲道,放心是放心,知道我们兄弟俩本里本分的,不会惹是生非,但内心上仍然还是有些牵挂,这也许就是她这苦八字所注定的了。
我还跟父亲到苏村小学、仁村学校读过几年小学、初中。只不过去苏村小学这些年因为年龄太小,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没有什么印记了。不过印象中那个学校似乎是祠堂改成的学校,清代建筑式样。进大门有一个露天的百余平方的地方,设计的理念应当就是方便左右两边的房间光线照明。
进入大门的左边是厨房,两扇对开的大门相对称,出门则是一个露天简陋的球场。说是球场,它既没有用水泥之类的建筑材料装修、平整,由于缺乏资金,甚至连用最简单的沙子、石灰等建筑材料也没有使用过。由于无人管理,场地坑洼不平,下雨时满地是水塘,有人打趣说如果连下几天雨的话,这个球场就变成一个鱼塘了。
如此别说锻炼身体了,就是走起路来也得当心跌倒在泥塘里,场面有些让人心酸。这哪里是一个百年大计的学校,分明是临时收容所。可这就是70年代一个村级教育所在地,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一个近百名师生遨游知识海洋的宝库所在地。
学校的二楼则是非本地的老师临时住的小木楼,走起路来咚咚咚作响。特别是晚上住在这样的一个地方,阴森可怕。如果碰巧看了恐怖电影什么的,联想到这样一个恐怖地方,可想而知有多么后怕。
在这里的几年里,有时候在晚上特别是风大的晚上,更加难熬、更加胆战心惊。因为窗户都是用纸糊上的,大风一吹纸就被吹开了。风往里一灌那声音呜呜呜地响个不停,像一个吃人的怪兽在吼,又像一个丑陋的饿鬼在寒风中抱怨这主家对自已的不公,声音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极其刺耳和恐怖。
窗户的单边木框和教室的木门被吹风吹动,来回往墙上、木窗上砸。从破落的窗户和门缝里挤进的怪风呜呜声,伴随着嘭嘭嘭的撞击声,让人的心一次次悬在半空里。偶尔风一停,老鼠又来凑热闹,那个地方的老鼠特别肥,在楼梯间来回跳动,欢跑,吱吱吱地叫个不停,这更加让人不得安宁。它就像一个僵尸、一个索命鬼在楼梯间不停地来回游荡,把住在此处的老师们吓得惴惴不安。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白天一些胆子大的老师知道住在此处的老师怕鬼,可他们偏偏就喜欢谈论鬼的故事。一位老师说,在仁村小学往县城方向去的一个地方,离渡口小学不到三公里,公路在一座山下修建。靠开山劈开一条公路,公路的下方是一条宽度为百余米的河流,距此数百米有一个叫官村的村庄,据说有一年有三位姑娘在那个急湍的河里相约从公路上跳河自杀身亡,此后这三个女鬼专门在此寻路人去见阎王。
官村附近的河段中有一个大石头,山滩水流较急,在这里形成了一个类似暗河的水流。自这三位姑娘相约自杀后,这里一直不太平,据说晚上过往的时候,人们要三五成群才会安全。否则,山上的女鬼会上山往下面的公路撒沙子,如果路人的身上被鬼撒的沙子撒在身上的话,那他将会交上霉运,如果没有高人指点迷津的话,十有八九要去见阎王。据说,有几位因为家里有急事而晚上被迫走官塘路段的夜路,在这里遇上了女鬼撒沙子,回家不久就生病一病不起,几个月后就相继一命归西。
听多了这样的鬼故事,在我的潜意识里就有了鬼的魔影了。晚上总是早早地关上门,生怕遇上鬼,不过,因为与父亲住在一个房间,感觉安全多了。但从此之后,感觉还是更加害怕鬼了。多年之后,凡是在电影或是电视中看到讲鬼的故事,我就立马换频道,我知道我这脆弱的心灵已经无法经受这样的惊吓了。
应该说,从小跟随父亲在外飘游的几年中我收获不小,每天都与老师们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精神与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让我从小就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产生了一些思考,我知道众生皆苦没有谁会来渡我,唯有自渡才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佛说世间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故众生皆苦。在这个苦难的世界里,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人生来就在罗马,而我就没有这个运气,只有靠自己艰难跋涉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唯有靠自己的坚持与执着,靠自己的智慧与努力,才可能拯救自己,才能真正成长和改变自己的苦难人生。
那些年,随着一年一年地长大,我渐渐学会了思考,思考自己的未来何去何从。应该说干农活不是我的强项,记得跟着阿运、阿杨、阿能几个人偶尔上山砍柴,当时全靠在山上砍来的木柴,才能生火做饭。可去山上老半天,砍好的木柴怎么捆也捆不好,捆好后刚放在肩上拖行几步又散了架。这个活儿每每成了自己的硬伤,同伴们都拿此笑话我。农忙时,偶尔下田忙农活,不管怎么干也干不好。
我知道不是我不够努力,也不是我好高骛远,在干农活方面小伙伴们确实比我技高一筹,让我输得心服口服。我无数次问自己,怎么插秧割禾、上山挖地种菜这样看似简单的农活我却一窍不通,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也无法回答自己。
我不是不想做,只是做不来,这只怪自己没有别人那么聪慧。在干农活这个问题上,始终让我一筹莫展,我也恨自己无能,可却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自己,唉,随它去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我自我安慰我从小有些受伤的心灵。
仁村学校还是值得回忆一番的。当时一并住校的老师还有余海、蒋林,班主任何明,部队复员回家。余老师是徐源人,还是本家兄弟,因为是同一辈的,自然比较亲切。蒋林当时还是代课老师,每天忙好自己的工作外,就是背政治、历史、地理,后来还考到了某师范,拿了代表跳出农家门的红本本,吃国家粮了。后来一直做到了县里的正处级位置。
这位仁兄很是努力,当时作为在学校从事后勤之类的杂务工作,享受民办老师待遇的他很是勤劳勇敢。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除完成手头上的工作之外,手上就拿了一本复习资料,不停地背诵、思考。他说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考上类似师范之类的大中专,好出人头地,实现鲤鱼跳龙门的夙愿,彻底改变这“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窘迫日子,实现他人生的价值。当时自己虽然还不完全懂事,但被他的勇气和决心所感动,觉得自己也要做一个像蒋老师一样有追求、有事业心的男人。
一次我随手拿起他的资料,说:“蒋老师来来来,学生考一考你这老师如何?”他笑着成竹在胸地说:“好啊,随便你抽哪一题,我虽然不敢说100%正确,但我敢说答案八九不离十,答题的观点大致正确吧。”一测试,真厉害,题目没念完,答案就出来了,果然答得又快又好。真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他后来的成功,就源于他多年的持之以恒。
多年以来,我们既是师徒,又是亲兄弟,我到县司法机关参加工作后,我们一度又成了好兄弟。后来,他从教师队伍改行到了县教育局,再后来到了县某办当主任,尔后又到另一个单位任职。他的酒量惊人,不论农村酿的米酒还是高度酒,在他面前似乎都不是酒,每每把客人陪得东倒西歪而自己却面不改色心不跳。另一方面,他说话得体,知道分寸和点到为止,让人感觉恰好遇到十里桃花沐浴春风,让你不得不惊叹他的语言艺术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再后来,他从县某部常务副部长的职位上提拔为县领导。几年后又提拔为正处级领导,届满后又换了一个正处岗位,可以说功德圆满。他的人生有坎坷有歧途,不过,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从来没有半途而毁过。他的人生信条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他要用他的诺言和行动来证实,真正的强者从来就是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布,他说,也许在你快顶不住的时候,再坚持一会儿就会看到明天的太阳,就会有枊暗花明又一村。
一直到今天,我们师徒感情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人生难得一知己,他是恩师也是兄弟,更是我人生路上的引路人。他现在已经退休了,每天带着孙子、孙女,其乐融融,也算得上一个成功人士了吧。
佛说,人人都是自顾不暇的泥菩萨,别指望谁能帮你渡过眼前这条河。家人不能为你撑一辈子伞,别人不可能扶你走上荣华富贵之路。所谓期盼出门遇贵人都是黄粱一梦,你不要幻想谁会渡你这一生,唯有自己强大才能成就你自己。扛着苦难穿行于世间,谁都渴望有山靠有人倚,与其期盼别人的救赎,不如奋勇向前不达目的誓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