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商标公示 (第1/2页)
工坊的工作渐渐进入正常状态,一直在审查状态清河柳编商标也终于进入公示期。
柳青看到公示通知后松了口气,她们有了省级非遗,有了专利保护,商标再下来,就更有底气了。
三个月的公告期过去后,应该很快就能拿到证书。
然而公示期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公告才一周,就有一纸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的《异议通知书》被送到了工坊。
提出异议的是邻省的鑫柳家居有限公司,一家规模庞大的柳编出口企业。
异议理由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对方提出“清河”为常见地理名称,不具有独占性,其公司亦地处名为“清河”的河流附近。
第二点,鑫柳公司早已注册多个包含“清河”字样的商标,工坊申请地理标志易造成市场混淆。
对方律师函措辞强硬,要求驳回申请。
“他们这是胡搅蛮缠!”
周明如今对邻省的路很熟。
他指着卫星云图:“他们的清河,是个村子旁边的水沟,我们的清河,是千年古镇!他们的柳编是机器压的,我们是纯手工!”
“生气没用。”
张磊把周明拉到一边,让他别激动。
柳青看着通知书上规定的30天答辩期,“律师说了,这是常见策略。我们现在必须拿出有效证据,证明‘清河柳编’的特有性。”
张磊和周明互相看一眼。
“又要考察清河镇的历史吗?”
柳青放心通知书:“对,辛苦你们了,这件事过去之后给你们升职加薪。”
“青姐你再说一次”周明连忙笑嘻嘻打开手机:“我得录个音,保留证据。”
柳青:“……”
她什么时候开过空头支票?
于是又一场战役打响了。三个人需要在不耽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分工完成这项任务。
柳青从《县志》、《府志》、各种相关资料中寻找清河镇与柳编技艺独特性的关联记载,梳理历史脉络。
张磊负责技术取证。将奶奶的《柳编百样图》与鑫柳公司生产的柳编产品进行详细对比,从纹样、结构、工艺角度证明其显著区别。
周明还是主攻市场调研。收集市场上消费者对“清河柳编”的认知度证据,证明工坊声誉早已与清河镇绑定。
古籍记载零散模糊,需要极强的耐心和洞察力去挖掘。证明一个地方的技艺独特,比证明一个技艺本身有价值还要困难。
就在柳青忙得脚不沾地时,程诺居然打来了电话。他说刚回国,现在回老家看望父母,想请柳青一起吃饭。
柳青想都不想就拒绝了。她现在也不担心姑姑催了。柳建国回来后,她也是有爸爸护着的人了,老爸应付姑姑的能力还是有的。
程诺再次为上次谈合作引起的不愉快道歉,并很真诚地说:“我认识几位知识产权和民俗学的专家,或许他们的意见能帮到你。联系方式发你了。”
说完不等柳青回答就挂了电话。
这送上来的资源,柳青经过深思熟虑,还是联系了那几位专家。
其中一位老教授在看完材料后,主动表示:“这种试图模糊地域文化独特性的行为,必须抵制。我愿意为你们出具专家意见书。”
柳青又联系了那位一直关注清河柳编的省报记者,让他帮忙发表一篇文章,将事件推向公众视野,引发广泛的文化保护讨论。
在三十天的期限之前,柳青将整理好的数百页资料寄到了商标局。
商标局经审理,初步认定“鑫柳家居”提出的异议理由不成立,“清河柳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予以继续审查!
然而“鑫柳家居”也委托律师发来一封信函,表示不排除后续采取法律程序继续主张权利。
柳青明白,无论是否愿意,从此以后,她不仅是柳编技艺的传承人,更必须成为守护这份文化遗产的战士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