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 > 第八十三章 通过著作权登记

第八十三章 通过著作权登记

  第八十三章 通过著作权登记 (第1/2页)
  
  还刚要动手做,柳青又接到李局长的电话。
  
  “下午来局里开会,省非遗保护中心的专家来了,专门研究你们工坊的事情!”
  
  文旅局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情况很不乐观。”省非遗保护中心的刘专家看向柳青,“他们打的就是传统纹样属于公共领域这张牌。”
  
  “可那些纹样是我奶奶独创的!”柳青忍不住反驳。
  
  “需要证据链。”刘专家打开投影仪,“独创性、传承性、特异性...你们需要证明这些纹样并非普遍流传,而是柳家独有的智力成果。”
  
  柳青说:“这些我们都整理好了,正在申请非遗认证……”
  
  刘专家点点头,切换页面“你们还是要申请专利和商标的保护,尤其是外观设计专利,虽然保护力度有限,但至少能确立优先权。”
  
  专家和市领导说的一样。这些问题柳青已经打好了腹稿,她问专家:“专利审批能快些吗?”
  
  刘专家思考了一下说道:“正常流程一年左右。但如果有非遗保护专项通道,可以加速到三个月。”
  
  李局长看了看众人:“这样吧,这个我来协调。柳青,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整理所有材料,像设计图稿、历史证据、传承记录什么的...”
  
  “还有实际产品。“刘专家补充,“最好能证明仿制品无法达到你们的工艺标准。当然了,你们刚才说都整理好了,那更好,可以更快一步!”
  
  坐在一旁的爷爷说道:“实际产品我拿来了,我们的纹样机器编不出来。”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这位老人身上。
  
  爷爷从随身带的布包里取出一个灯罩,正是那天他拆解重编的那个。
  
  “这是真品。”他又让柳青拿出手机,点开浩宇的产品图,“这是他们的。”
  
  产品放大在投影仪下,差异一目了然:真品的节点灵活精巧,仿佛有生命;仿品则僵硬呆板,只是个形状相似的死结。
  
  “好!”刘专家称赞,“这就是关键证据!工艺的唯一性!”
  
  经过专家的解读和指导,柳青的底气增加了不少。
  
  回来之后,办公室立刻变成了临时的“专利作战指挥部”。
  
  桌上铺满了几个产品系列的设计草图、三维结构图、细节特写照片,以及奶奶那本已被翻得更旧的《柳编百样图》。
  
  版权局的工作人员也到了。
  
  “柳青是吧?“王科长热情地握手,“李局长特别交代,要全力支持你们的工作。“
  
  没想到上级领导的话立竿见影,大家一阵欢呼。
  
  “情况我大致了解了。“王科长谢过大家的热情,翻看着奶奶的日记本和设计图,“从这些材料看,周月华女士确实是这些纹样的原创者。”
  
  “但是版权保护的是表达,而不是思想。”王科长环视众人,“也就是说,我们保护的是这些具体的图样设计,而不是'水波纹'这个概念本身。“
  
  他指着浩宇家居的产品图:“如果他们只是借鉴了思路,而在具体表达上有明显区别,就很难认定侵权。”
  
  周明忍不住说:“可他们明明就是抄袭!“
  
  “年轻人,别激动。“王科长笑笑,“我还没说完。虽然单个纹样很难保护,但是”他加重语气,“如果把这些图样作为一个整体图集,情况就不同了。“
  
  张磊立刻明白过来:“您的意思是,作为汇编作品?”
  
  “聪明!”王科长点头,“《著作权法》对汇编作品的保护是很强的。只要你们能证明这本图集具有独创性的编排和选择,就能获得整体保护。”
  
  ……
  
  县里指派的专利代理机构孙老师是个精干的中年人,他快速翻阅着材料,眼神越来越亮。
  
  “柳经理,像你们这个‘蒸汽曲木’古法结合现代力学结构的设计,完全有希望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还有这个‘三春之木’的材料复合应用理念,如果撰写得好,甚至可以尝试冲击一下发明专利,保护力度更大!”
  
  “还有这些纹样,”他指着百样图上的几个独特图案,“虽然传统纹样本身不能申请专利,但你们对其进行的创新性再设计和特定应用,比如在灯具上的这种立体化呈现,完全可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专家解惑,茅塞顿开。相比起来,以前他们完全摸着石头过河。
  
  但孙老师也严肃地提醒:“虽然有绿色通道,你们也要做两手准备。专利审核周期漫长,尤其是发明和实用新型,没有一年半载下不来。外观设计快一些,但也需要几个月。而且,即便申请了,如果对方只是模仿神韵而在细节上刻意规避,维权依然不易。”
  
  “我们明白。”柳青点头,”但我们必须立刻开始筑这道墙。就算不能挡住所有狼,也要划下界线,表明我们的态度,并为未来的反击准备好武器。”
  
  接下来的几天,柳青和周明配合孙老师梳理技术要点和创新点;张磊负责将所有图纸电子化、规范化;柳建国则凭着老经验,帮忙审核文件,确保表述准确无歧义;
  
  有前期申遗工作铺垫,整理资料速度很快,只需要核对补充一些细节。
  
  “这张水波纹演变图是1962年画的。”爷爷指着一幅泛黄的图纸,“当时治黄工程需要更结实的筐体,月华改了三次才成功。”
  
  “要标注出来。”张磊立即记录,“能证明纹样的改进过程和创新性。”
  
  李阿婆拿起一张“六角叠丝”的示意图:“这个纹样是我婆婆留下来的,但现在的编法是改良的。以前要用双股柳条,她改成了单股劈丝,更轻更韧。”
  
  “独创性改进!“张磊眼睛一亮,“阿婆,这个得单独申请!”
  
  一摞摞厚厚的申请文件被整理出来,盖上工坊的公章,由县里开辟的绿色通道紧急报送上去。
  
  “能成吗?”王婶忐忑地问。
  
  “尽人事,听天命。”
  
  爷爷望着快递车远去的方向,缓缓道,“但老祖宗的东西,不是那么好偷的。”
  
  专利申请的材料提交了。但工坊依然每天面临着仿品低价倾销的巨大压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