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团队扩容,新“员工”上线 (第2/2页)
“这叫‘齿轮联动’,”老匠人用生硬的汉话说,“一天能浇十亩地,比你们的龙骨水车省一半力气。”
林薇眼睛一亮,拉着老匠人去了织锦局:“我给你建个‘研发工坊’,材料随便用,只要你把这技术教给咱们的工匠。将来你的水车卖遍大胤,算‘联合开发’,利润分你三成。”
老匠人听得直点头,摸着织锦局的云锦说:“我要把这花纹绣在水车上,算‘品牌联名’,西域人肯定喜欢。” 这词是他跟使者学的,说大胤的“高管团队”就爱这么干。
傍晚的暖阁里,新“员工”们的资料摊了一桌子:王二柱的酒曲方子、阿水的海图、西域匠人的水车图纸,旁边还放着赵磊拟的《技术入股章程》,苏晴写的《员工激励方案》,林薇画的《研发工坊设计图》。
陈默拿起章程,在“专利保护期”那栏添了句“十年”,像在批公司的项目计划书。赵磊叼着烟,在阿水的海图上标“重点开发航线”,苏晴给老匠人列“每日伙食标准”,林薇则在水车模型上贴了张便签:“下周和织锦局‘跨部门协作’”。
“你看,”陈默突然说,指尖点着摊开的资料,“咱们这‘公司’,人越来越多了。”
赵磊吐了个烟圈:“规模扩大了,得立‘公司章程’了,省得以后出乱子。”
苏晴抢话:“还要搞‘团建’!让王师傅酿酒,阿水带咱们去河边摸鱼,就像以前公司组织爬山!”
林薇笑着点头:“再建个‘员工宿舍’,给有本事的人分房子,这样才留得住人。”
窗外的月亮升得正圆,照在暖阁里的图纸上、模型上、笑脸上。王二柱的酒曲袋放在角落,散发着淡淡的酒香;阿水的海图被风吹得轻轻晃,像在招手;西域匠人的水车模型,齿轮还在微微转动,仿佛在为这越来越热闹的“团队”伴奏。
花好越圆。这“越”字里,藏着的不只是四个穿越者的努力,是越来越多的人凑在一起,把“他乡”过成“主场”的热闹。就像一家慢慢做大的公司,有争吵,有磨合,却总有股子往前奔的劲儿。
至于未来的“上市计划”?不急,先把眼下的“业务”做好——让玉米堆满仓,让战船护海疆,让更多的人,能笑着说一句:“咱也是这大胤‘团队’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