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最硬核的社团与第一次线下失败 (第2/2页)
“不对,都不对!根据《西大陆桥梁史考》的记载,这座桥的崩塌是从左岸第二个桥墩开始的,是地基沉降问题!你们现在的地基太稳了,这不‘历史’!”一个文静的女生举着个人终端,上面显示着密密麻麻的古籍资料。
争吵声,工具的敲击声,还有压抑不住的低笑声,交织成一曲混乱而充满活力的交响乐。
没有人在意结果的成败,他们沉浸在这种纯粹的、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瞎折腾”的快乐之中。
白日里,那些复杂的公式、冰冷的数据、一次次失败的实验结果所带来的压抑,在此刻被汗水和笑声冲刷得一干二净。
三个小时后。
一座歪歪扭扭,充满了各种妥协与失误,但总算勉强成型的古桥模型,颤颤巍巍地立在了实验台的正中央。
它看起来丑陋、脆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但所有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要来了!要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整个实验室的喧嚣,在这一刻被无形的手扼住,瞬间死寂。
近百名学生自发地围成一圈,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座简陋的模型上,他们屏住呼吸,连心跳声都清晰可闻。
王浩作为社长,承担了这最后一项“神圣”的使命。
他从旁边拿起一根火柴棍大小的小木棍,这根木棍象征着压垮古桥的最后一根稻草——“荷载”。
他的手很稳,慢慢地、轻轻地,将那根小木棍伸向桥面的正中心。
时间仿佛被无限放慢。
所有人的瞳孔里,都倒映着那根缓缓下落的木棍。
终于,木棍的末端,触碰到了歪斜的桥面。
咔嚓……
一声极其清脆的断裂声,在死寂的实验室里突兀地响起,格外刺耳。
这个声音,如同一个信号。
紧接着,在众人骤然爆发的欢呼与惊叫声中,那座承载了他们数小时心血的古桥模型,开始了它注定的宿命。
崩塌,以一种极其壮观的方式上演。
最先断裂的拱心石失去了支撑,桥面瞬间向下凹陷,引发了连锁反应。木棍搭建的桥身发出不堪重负的**,一根接着一根地扭曲、断裂、四散飞溅。用沙土堆成的地基轰然瓦解,沙粒倾泻一地。
整个过程,成功地、彻底地、毫不意外地——失败了。
现场一片狼藉,尘土飞扬。
然而,没有一张脸上写着沮丧或失落。
短暂的惊呼过后,取而代之的,是如释重负的大笑,是发自内心的狂喜。
“塌了!真的塌了!哈哈哈哈!”
“太成功了!这次失败简直完美!”
他们庆祝的不是模型的建成,而是这场预料之中的、华丽的毁灭。
一个男生冲到废墟前,指着一堆断裂的木棍,兴奋地大喊:
“我就说这个拱心石的角度不对!你们看,应力完全集中在这里了!”
另一个满手胶水的女生也蹲了下来,捡起一截断裂的桥身,大声分析道:
“是材料强度问题!我们的‘胶水’粘合力根本不够!模拟的石材强度太低了!”
那位来自历史系,一直坚持“学术严谨”的女生,此刻也激动得满脸通红,她指着废墟的一角,声音都在颤抖:
“不,你们看!你们看!和史书记载的一模一样!是从左边第二个桥墩开始崩塌的!我们完美复现了历史!”
这个夜晚,失败不再是那个让人恐惧、焦虑、自我否定的可怕魔鬼。
它变成了一次可以被研究、被分析、被庆祝的宝贵经验。
这个看似“瞎折腾”的社团,意外地成为了龙河大学里,一个最热门的学生压力释放点,一个用亲手实践来验证课本理论的狂欢之地。
无数因期末项目受挫而倍感压力的学生,在这里找到了久违的共鸣和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