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新的攻击点:你们,能教好本科生 (第2/2页)
“龙海大学的横空出世,是一件好事,它像一条鲶鱼,搅动了国内高等教育这池春水,让我们这些老牌学府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动力。”
“何宇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梦想家,他用极短的时间,整合了我们国家最顶尖的一批科研力量,无论是‘龙之心’超算,还是‘希望之谷’的生态城市项目,都足以载入史册,我个人对他,抱有最崇高的敬意。”
他铺垫了足够多的赞美,每一个字都显得那么真诚,让所有观看专访的民众都觉得,这才是顶尖学府应有的气度。
然而,就在气氛最融洽的时候,他的话锋,陡然一转。
那张充满赞许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恰到好处的、深沉的忧虑。
“但是,敬佩归敬佩,我作为一个从事了三十年本科招生与教育工作的‘老兵’,心中却有一个巨大的隐忧,不吐不快。”
他停顿了一下,给了镜头一个特写他眉头的机会。
“我们都看到了,龙海大学聚集了太多我们国家最顶尖的科学家,但我们也注意到,他们关注的都是最前沿、最高深的科研项目,比如月球基地、生态城市等等。”
“这些项目,固然伟大,但它们离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太远了。离一个刚刚结束高考,连微积分都还没学明白的本科生,就更远了。”
他的声音变得沉重,充满了关怀的语气。
“那么问题来了。”
王博年对着镜头,眼神变得无比诚恳,仿佛在与每一个考生家长进行心灵的交流。
“一个普通的、刚从高中毕业的本科生,能跟得上这些院士、总工程师的思维吗?”
“他们是去大学接受系统性的、由浅入深的、打牢基础的教育,还是被直接扔进这些宏伟的国家级大项目里,去做一颗微不足道的螺丝钉?”
这个问题,像一把淬了毒的尖刀,精准地刺向了龙海大学最柔软、也最核心的部位。
他没有停下,而是继续用一种痛心疾首的语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个人认为,这种‘精英科研’的模式,看似光鲜亮丽,实则是拔苗助长!”
“它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它用空中楼阁般的科研梦想,牺牲了学生打基础的最宝贵的四年黄金时间!”
“这不是在培养大师,这是在扼杀未来!它根本不适合本科阶段的基础教育!”
最后这句话,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为国为民”的沉重使命感。
这番话,太“正确”了。
正确到无懈可击。
它完美地利用了所有家长“望子成龙”和“害怕孩子走弯路”的普遍焦虑。
这个全新的攻击点,不再纠缠于硬件或者师资这些可以被“打脸”的表面问题,它直指龙海大学教育模式的根基,诛心至极。
专访视频一经放出,瞬间引爆。
其杀伤力,远比之前那份苍白的“联合声明”要大上千倍万倍。
网络上,舆论风向瞬间逆转。
“卧槽,王主任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啊?”
“对啊,我儿子就是个普通一本线的水平,他要是去了龙海大学,天天听院士讲天顶星科技,他能听懂吗?会不会四年下来啥也没学会,反而废了?”
“细思极恐!这不就是把一群小学生扔进博士生课题组里吗?除了打杂还能干嘛?”
“之前光顾着激动了,现在冷静下来一想,确实是个大问题。本科教育,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吧?”
一场关于“本科教育究竟应该打基础还是搞科研”的全国性大辩论,再次被引爆,将刚刚登顶神坛的龙海大学,重新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