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4 章 陈秘书 (第2/2页)
座谈会后,陈默调阅了近三年的保研名单。
对比学生会干部名单后,他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规律:超过八成的重要学生干部都获得了保研资格,而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特定的几个学院和导师。
晚上回到省政府,陈默向李毅飞汇报了一天的见闻。
"这个刘浩,是什么背景?"
"父亲是某地级市的副市长。据说很受校领导器重。"
李毅飞轻轻敲着桌面:"给我好好查查,特别是重点查资源分配的公平性。"
接下来的两周,陈默又走访了省内多所高校。
在理工大学,他遇到了一个连续三年申请国家奖学金都被拒的研二学生,尽管对方已经发表了三篇SCI论文。
"评审标准是什么?"陈默问学生处处长。
"综合考评,不只看论文数量。"
"能看看具体的考评细则吗?"
处长支支吾吾,最后说细则需要"再整理整理"。
在财经大学,陈默听说一个叫张明的学生突然从学生会离职。
他私下找到张明,经过耐心交谈,对方终于道出实情:因为在学术竞赛选拔中拒绝照顾关系户,遭到排挤打压。
"最开始只是些小动作,"张明苦笑着说,"后来连我负责的活动经费都被卡住。最后说我'工作能力不足',直接免职了。"
最让陈默震惊的是在师范大学的发现。
一个女生因为拒绝学生会干部的追求,不仅被取消了保研资格,还受到各种打压,最后不得不转学。
"这些情况,学校领导知道吗?"陈默问陪同的教育厅官员。
"可能...不太清楚吧。"
"是不清楚,还是装作不清楚?"
官员低下头,不敢接话。
一个月后,陈默将整理好的调研报告放在李毅飞桌上。
报告用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勾勒出高校中存在的特权现象和对教育公平的侵蚀。
李毅飞仔细翻阅报告,目光在几个重点案例上停留良久。
"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陈默补充道,"很多学生不敢说真话。"
李毅飞合上报告,望向窗外。
雨丝斜斜地打在玻璃上,模糊了远处的风景。
"通知省纪委,我有些材料要转给他们。"
"以什么名义?"
"完善高校治理体系。"李毅飞语气平静,"有些事情,需要专业部门来处理。"
就在这时,陈默接到一个电话。
挂断后,他汇报:"省长,刚收到消息,江省大学明天要举行'青年领袖协会'年度颁奖典礼,很多领导都要参加。"
李毅飞轻轻摩挲着报告封面,若有所思。
"准备一下,明天请省纪委令书记一起去看看。"
陈默会意地点头。
他明白,自己的领导有点发怒了,这场关于教育公平的战役,正在以一种更稳妥的方式展开。
第二天,江省大学的大礼堂内张灯结彩。
"青年领袖协会"年度颁奖典礼正在举行。
当李毅飞和省纪委令书记一同出现在会场时,现场顿时响起一阵骚动。
校领导们急忙迎上前来,脸上写满惊讶。
"李省长,令书记,您二位怎么来了?"
"听说今天有个重要的颁奖典礼,"李毅飞微笑着说,"特意来向获奖的同学们表示祝贺。"
台上的刘浩看到这一幕,脸色微微发白。
他原本流畅的发言突然变得结巴起来。
颁奖环节,李毅飞特意留意了获奖学生的背景。
果然,大部分获奖者都来自特定的几个学院,而且多是学生干部。
典礼结束后,李毅飞对校长说:"我想和几位获奖同学单独聊聊。"
在会议室里,李毅飞看似随意地问起学生们的学习生活。
但当问及具体的学习成果时,不少学生都显得支支吾吾。
"你的这篇获奖论文,能简单介绍一下创新点吗?"李毅飞问一个获奖学生。
那个学生顿时语塞,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离开学校时,令天明对李毅飞说:"毅飞,你反映的情况确实值得重视。我们会重点关注。"
"教育公平事关重大,"李毅飞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因为不公平的待遇而失去发展的机会。"
当晚,李毅飞在办公室里独自待了很久。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求学的经历,如果不是遇到几位公正的老师,可能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