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锈链 (第1/2页)
大暑前的闷热压得人喘不过气。轧钢厂的铀蓬能源站却反常地透着凉意,控制室里的温度计显示只有十八度。何雨柱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手指在控制台上无意识地敲击着。
小李推门进来,工作服后背湿了一片:“三车间的老设备又趴窝了,维修班说缺配件。”
“什么配件?”
“主轴轴承,型号太老,早停产了。”小李擦了把汗,“郑干事批了条子,让用替代型号。”
何雨柱站起身:“带我去看看。”
三车间的老铣床瘫在角落,像个垂死的巨兽。维修班长蹲在旁边,手里拿着个崭新的轴承:“尺寸差两毫米,硬装会损坏轴套。”
“仓库里还有旧库存吗?”
“去年清仓时都当废铁卖了,”维修班长压低声音,“当时是郑干事签的字。”
何雨柱想起去年那批“废铁处理”,确实有些可疑。他走到铣床前,手掌贴上冰冷的机身。透过金属外壳,他能感受到铀蓬网络微弱的能量波动——这台老设备不知何时也被接入了网络。
“先用土法修复,”他对维修班长说,“我去找轴承。”
回到办公室,何雨柱翻开设备档案。那台铣床是五十年代的东德货,轴承型号确实早已淘汰。但在备注栏里,他发现一行小字:“1980年大修时改国产轴承,详见技术改造档案。”
技术改造档案存放在厂史馆的地下室。何雨柱推开积满灰尘的铁门时,惊起一群蝙蝠。档案柜锈得厉害,他费了好大劲才撬开1980年的那一格。
泛黄的图纸上,确实有轴承改造记录。但奇怪的是,改造签字栏不是技术科的工程师,而是当时还是办事员的郑干事。
“他怎么有权限批技术改造?”何雨柱自言自语。
更奇怪的是,图纸附件里有一张便条,写着“新轴承寿命缩短,建议定期更换”。便条没有署名,字迹却莫名眼熟。
带着疑问,何雨柱去了仓库。保管员是个快退休的老头,戴着老花镜在记账。
“1980年的轴承还有库存吗?”
老头从眼镜上方打量他:“早没了。不过......”他犹豫了一下,“当时留了十个备用,说是给特殊设备用的。”
“特殊设备?”
“就那台老铣床,”老头压低声音,“郑干事特意交代的,说那是......试验平台。”
试验平台?何雨柱想起王总工的日记里提到过,轧钢厂有些老设备被秘密改造成铀蓬技术的试验品。难道这台铣床也是?
当他回到三车间时,维修班长兴冲冲地迎上来:“何科长,轴承问题解决了!”
“怎么解决的?”
“郑干事送来了新轴承,说是从兄弟单位调的货。”
何雨柱检查那个所谓的“新轴承”。外观是新的,但重量明显偏轻。他用游标卡尺一量,内径尺寸分毫不差,但滚珠材质不对——不是钢珠,而是某种灰白色的陶瓷材料。
“这不能用,”他断然说,“材质不符合要求。”
“郑干事说没问题,”维修班长为难地说,“他还等着试机呢。”
正说着,郑干事带着陈志远走了进来。陈志远手里拿着个奇怪的仪器,像金属探测器,但探头更大。
“何科长,听说设备修好了?”郑干事笑容可掬。
“轴承不合格。”
“合格不合格,试了才知道。”陈志远插话,同时打开仪器。探头发出微弱的嗡嗡声,扫过铣床机身。
突然,仪器发出刺耳的警报声。陈志远脸色一变:“高浓度辐射!这台设备必须立即隔离!”
车间里顿时乱作一团。工人们惊恐地后退,只有何雨柱站在原地不动。
“辐射源在哪里?”他平静地问。
“设备内部,”陈志远指着仪器屏幕,“读数爆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