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效果立竿见影 (第1/2页)
陈景乐也心里犯难。
虽然这小葱对他来说可有可无,但不想免费送。
人心隔肚皮,白送的话,说不定哪天人家反过来怪你不多送点,抠抠搜搜的。
虽然这样可能性很低,可陈景乐不想赌,真发生那样的事,就太恶心了,早知道还不如直接拿去喂狗呢。
卖的话,市面上的小香葱才两块多一斤,哪怕翻十倍,也就那么回事。
价格低了他觉得亏,价格高了李广明他们不乐意。
即便开高价,其实也卖不出多少。
一斤小葱切成葱花,加上其他炒粉辅料,比如豆芽洋葱等,差不多能做100份。
不像自己在家只放一种辅料,单次用得多。
因此每天的总需求量很有限。
思索再三,陈景乐问他俩:“你们是想简单混口饭吃,还是说想把这个当事业来做?”
李广明跟陈文杰相视一眼,挠挠头先开口说:“事业什么的,有点太遥远了吧?做这个说到底是因为没钱,如果能赚到钱,且赚到的钱比在面包房打工多得多,那么当做事业来做,未尝不可。”
“文杰你呢?”陈景乐又问。
陈文杰笑说:“差不多,能赚到钱的话,我很乐意副业变成主业。原先不想做厨房,纯粹是觉得工作辛苦工资又低。”
陈景乐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先别聊钱的问题,这批小葱先给你们用,看看出摊的效果如何。如果生意还起不来,那就早点另做打算。
另外我要说,小葱的特殊效果能帮你们一时,帮不了你们一世。趁这段时间,最好想办法把自己的炒粉技术再提高提高,并且保证出品稳定。只做一款产品,这个应该不难吧?”
李广明咬咬牙:“不难!如果只卖炒粉的话,多研究研究,还是能做好的。”
“我也是。”
陈文杰同样表态。
紧接着,陈景乐又从顾客的角度,针对他们的摊位,给出不少建议。
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吧?
什么样的摊位顾客愿意吃,什么样的不愿意,这都很明显的。
做生意就是这样,你把细节做好,比竞争对手稍微强一丢丢,就能成功把顾客吸引过来。
像他们,把摊位摆在江北中学旁边,就该知道,中学生的消费水平,跟大学生比起来,要差不少的。
陈景乐就说:“这种情况下,你完全可以份量小一点,但是价格一定要便宜些。甚至可以只卖半份,价格足够便宜的情况下,自然能吸引到大量学生。”
那些个在小学门口摆摊火鸡面的,人家甚至用一次性杯子来装。
中学生饭量大,就没必要这么整,起码得半份。
想必很多人都体会过下晚自习后,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感觉。
十来岁的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6点吃完晚饭,7点就开始饿,但凡手里有点余钱,都会吃个夜宵再回宿舍洗澡睡觉。
因此中学旁边,常常会有各种夜宵美食一条街。
“除了住宿生,走读生中同样有不少潜在顾客。毕竟不是每个人家里,都能提供美味的一日三餐的,外面路边摊就成他们了第一选择,缓解饥饿的同时还解馋。但凡能卖个50、100份,哪怕定价低点,都比打工强。”
陈景乐掰着手指头给他们算。
他们俩虽然读书成绩一般,但是不蠢,只是当局者迷。
稍一点拨,顿时恍然,赶紧做出调整。
……
陈景乐把今天收割的小葱拿给他们,大概一斤的样子,够他们今晚用的了。
说不定还能剩。
毕竟前几天最多才卖十来份,今天不见得就能上二十,需要一个口碑发酵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