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小诸葛上套了 (第1/2页)
让我们将时光回溯,故事再往前推推。
彼时坐镇钦州湾防线的,正是国府中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重喜。既然有白重喜坐镇,那么为何这座看似稳固的海上门户,竟会在短时间内土崩瓦解呢?
此时正是第一次长沙会战打的热火朝天之际,五百多公里外的桂林行营内。
白重喜独自俯身在巨幅军事地图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他保持这样的姿势已经研究了整整两个多时辰。
“日军若攻广西,必由此处登陆。”
他突然指着雷州半岛南端的广州湾(今湛江港)声音在寂静的作战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几位参谋顿时闻声迅速围拢了过来,只见白重喜意气风发地道:
“广州湾水深港阔,可容纳万吨级舰艇停泊,此处又毗邻粤桂交通要道。日本人一直妄图速战速决,断不会舍近求远,去啃钦州湾那片浅滩暗礁的。”
他的这一番分析当然不是凭空而来的......数月来,日军谍报组织精心编织了一张巨大的欺骗之网。
首先,日本特高课的特工通过香港的黑市军火商人,以二十根金条为代价,“无意”中让桂军的情报人员获得了一份绝密作战计划。
那份用日文精细标注的文件明确显示:日军第21军正在广州湾周边大规模集结。
几乎同时,军统电讯处连续截获了日军的加密电文。日军的无线电波在南海区域频繁调度,甚至“意外”泄露了多份关于登陆广州湾的详细指令。
军统局的破译专家们熬红了双眼,最终得出了与白重喜不谋而合的结论。
更令人确信不疑的是,在广州的汉奸报纸连日来大肆渲染“皇军南下剑指雷州”的论调。这些经过精心炮制的“专家分析”,通过层层渠道,最终都准确无误地摆上了白重喜的案头。
“日军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白重喜对亲信副官断言。
“钦州湾水浅滩多,暗礁密布,大型运输舰根本无法靠岸。日军若从此处登陆,辎重补给必成死局。”
最终他签发了加固广州湾防务的手令,却不知道此刻的钦州湾外,日军第5师团的登陆艇已经悄然完成了集结。日军当然不傻,他们特意选择了大潮之夜,就是为了避开那些致命的暗礁。
1939年11月14日深夜,正当白重喜在桂林宴请英美政要,自信满满地宣称“广州湾固若金汤”时,日军第5师团的先头部队已经悄然驶向钦州湾的滩头。
钦州湾,潮水正在缓缓退去,露出狰狞的礁石群,但在这个夜晚的涨潮,却足够让日军的登陆艇直接冲上沙滩。
历史的讽刺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白重喜所有的理性推演和自信的判断,都撞上了日军不惜代价的军事冒险。
而战争,从来没有理所当然。
白重喜的误判,并非源于庸碌,反而恰恰源于他对军事地理的熟知与对日军“理性”的预估,他以为他的对手会遵循成本与效益的战争公式,却未曾料到对方竟愿以巨大的风险,押注于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选项。
这一次,命运的天平没有倾向算无遗策的“小诸葛”,而是倒向了更为诡诈、也更不惜代价的那一方。
————————
1939年11月15日,黎明时分。
第16集团军第46 军新编第 19 师(桂军)的哨兵正裹着破毛毯缩在碉堡里打着盹,他们谁也没有料到,远海的那片无尽黑暗之中,正有无数“钢铁巨兽”露出了狰狞的炮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