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薛跃与冈村宁次的交锋(上) (第2/2页)
薛跃就如同一位高超的泥瓦匠,正在精心加固“天炉”的炉壁。他并非一味死守,而是在防御中暗藏杀机,预留了数个“口袋阵”,就等日军一头撞进来。
武汉,日军第11军司令部。
冈村宁次面对湘北战场迟迟无法取得突破的僵局,果然如薛跃所料,迅速将进攻重心转向两翼。湘北的苦战虽出乎意料,但也极大地吸引了华夏军的注意力,这也为他另外两路的突进创造了(他自认为的)战机。
“薛跃,这是想把我的主力耗在湘北?索嘎.....那我就砍断你的另外两条臂膀!”
冈村宁次盯着地图,眼神阴鸷。
“电令第33师团,改变强攻战术,留部分兵力继续佯攻牵制,主力立刻寻觅支那军防线薄弱处,实施多路迂回渗透,重点攻击其师、军级结合部,不惜代价,撕开缺口,向湘北侧后穿插。”
“命令第13、第22师团,不要再与当面支那军纠缠,要发挥帝国陆军的机动优势,绕开坚固据点,利用夜间和复杂地形快速推进,舟艇部队加强洞庭湖面巡逻,策应陆军侧翼,务必尽快突破汨罗江防线,兵临长沙城下。”
冈村宁次的策略是不再追求单纯的碾压式推进,而是试图以精锐部队进行穿插、分割、迂回,打乱薛跃的整体部署。这是一招毒辣的“黑虎掏心”式攻击,意图绕过层层阻击的正面,直击要害。
两位统帅的指令化作无数电波,在战场上空交织。接下来的战况,成为了他们隔空斗法的直接体现。
在赣北战线,日军第33师团师团长甘粕重太郎中将急于打开局面,于是集中所有重炮并在日军飞机的支援下,向华夏第32军的防区发起了猛攻。
白沙岭阵地首当其冲,守军第141师的一个营依托坚固碉堡群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击退日军数次波浪式冲锋。最终日军在付出三百余人伤亡的代价后,血战一日后凭借兵力优势勉强突破了32军的前沿阵地。
第141师严格执行了薛跃“节次抵抗”的指令,第141师师长亲率师属特务连增援一线,主力部队则趁夜色井然有序地撤至黄岸市设立第二道防线。
黄岸市一带山势更为险峻,工事更为坚固,守军迅速进入阵地后,将师属山炮营巧妙隐蔽于反斜面阵地。
与此同时,第27集团军麾下的第20军134师,在当地熟悉地形的老乡引导下,从深山密林小路迂回。犹如神兵天降般突袭了日军设于桃树港的后勤中转基地。
日军守备部队猝不及防,仓促组织的抵抗很快就被英勇的川军将士粉碎。此役,焚毁日军粮食仓库两座、弹药库一处,炸毁骡马大车数十辆,火光映红了半边天,爆炸声持续至天明。
这一击无疑正中日军的软肋,致使前线日军弹药补给骤然紧张,攻势也为之一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