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锈锁开口那晚 (第1/2页)
清晨的第一缕微光穿透尘埃,在空气中划出斑驳的轨迹。
宋昭站在父亲办公室的废墟前,金属门板上烧灼的痕迹像一道凝固的疤。
门锁是新的,冰冷而陌生,但他并未理会。
他侧身贴向墙壁,指尖在焦黑的墙砖缝隙间摸索,那种熟悉的触感,是童年时捉迷藏留下的记忆。
很快,他的指尖触到了一片冰凉坚硬的异物。
他用力一抠,半截锈迹斑斑的弹簧的叶片应声而出,躺在他粗糙的掌心。
十五年前那个夜晚的烈焰,仿佛仍在掌心灼烧。
父亲就是用南枝拳的寸劲,生生震松了门轴,想用这最原始的工具撬开一条生路。
宋昭的喉结滚动了一下,将弹簧的叶片浸入随身携带的小瓶电解液中。
锈迹迅速剥落,液面泛起浑浊的泡沫,一片微小得几乎无法用肉眼辨识的刻印,在金属表面幽幽浮现。
他举起便携放大镜,瞳孔骤然收缩。
R08。
这不是设备编号。
应急小组的装备编号以字母“E”开头。
这是人员序列编码。
官方公布的“壬戌应急小组”名单,从R01到R07,七个人,全部牺牲。
宋昭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窒息感瞬间袭来。
从来不是七个人,是八个。
一个从系统中被彻底抹除,连死亡名单都吝于给予一席之地的幽灵。
与此同时,市档案馆地下三层,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和防腐剂混合的奇异气味。
林晚戴着白手套,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份1999年的应急响应中心筹建批文残页放置在红外扫描仪下。
纸张边缘被书虫啃噬得如同破碎的地图,但中心区域的签到栏位尚存。
随着红外光束缓缓扫过,原本模糊不清的墨迹在屏幕上逐渐清晰,如同从时间的深渊中浮现的鬼影。
前七个签名刚劲有力,是宋昭父亲那一代人的笔锋。
而在第七个签名之下,一个几乎被蛀洞完全吞噬的角落里,第八个签名顽强地显现出来:陆沉。
职务一栏的字迹更加模糊,经过反复辨析,林晚辨认出“现场物证归档专员”几个字。
这是一个后勤序列的职位,微不足道,像机器上一颗不会被注意到的螺丝钉,也正因如此,他才没有被列入核心行动组的名单里。
林晚立刻接入内部系统,交叉比对历年失踪人口数据库。
十几分钟后,一条信息跳了出来:陆沉,最后户籍登记地址,云江市西郊老矿区三号废弃职工宿舍。
宋昭收到消息时,正午的太阳正烈。
他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决定前往勘查。
唐雨柔不知从哪里听到了风声,主动跟了上来,理由无懈可击:“任何脱离现场的推断都是空中楼阁,我的病理叙事需要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午后的老矿区死寂一片,风穿过破败的窗框,发出呜咽般的声音。
宿舍楼的走廊里堆满杂物,每走一步都激起呛人的灰尘。
根据地址,他们找到了陆沉的房间。
屋里空空荡荡,只有一张积满灰尘的旧木板床。
宋昭用指关节敲击着床板,声音在某一处显得异常沉闷。
他撬开那块床板,一个用油布紧紧包裹的密封铁盒静静躺在夹层里。
盒子没有上锁。
打开它,里面是一本工作日志和一台微型录音机。
宋昭的心跳开始失控。
他翻开日志,陆沉的字迹清秀而工整,但越往后,笔画越是潦草,仿佛书写者的内心正经历着巨大的风暴。
最后一页的记录时间,是火灾发生前夜。
“晚上十一点,接到周正声副主任的口头指令,要求将D7舱中央制冷系统全部原始运行日志立刻封存,转交给他本人。指令异常,按规定,此类物证移交需双人签字并录入系统。我复制了数据备份,将原件藏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