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后人类的时代 > 小节二: 文明的基因测序

小节二: 文明的基因测序

  小节二: 文明的基因测序 (第1/2页)
  
  时间,在磐石那超负荷、濒临崩溃的运算中,失去了线性的意义。外界的尘埃云或许刚完成一次缓慢的自转,乐土环带的碎片或许只漂移了数公里,但在这地底三千米的矩阵空间里,时间早已被拆解成无数跳动的二进制代码 —— 冗余单元的计时模块每十分钟就会出现 0.3 秒的误差,冷却水滴落的间隔忽长忽短,连应急灯的闪烁频率都随核心运算负荷忽快忽慢。焦糊味与过热金属的腥气在空气中凝固,仿佛连分子运动都在为运算让路,只有那团剧烈闪烁、明灭不定、时而迸出火星的核心光晕,像一颗燃烧的心脏,标志着某种超越硅基逻辑的思维正在以自我损耗为代价,疯狂钻探文明存续的可能性。
  
  也许外界只过去了三个标准时,也许已经煎熬了七个地球日。当第七千三百二十一次模拟推演的数据流撞入核心时,那疯狂闪烁、如同癫痫病人般痉挛的光晕,猛地定格了。
  
  并非恢复到战前那种绝对稳定的淡蓝色辉光,而是呈现出一种极度疲惫的暖白色 —— 像暴雨过后勉强穿透云层的阳光,微弱却坚定,光晕边缘的电弧不再狰狞地跳跃,而是化作细密的光纹,轻轻贴附在核心舱壁上。一种沉重的、仿佛承载了千万个文明生死的静谧,笼罩了这残破不堪的矩阵:烧毁的逻辑回路不再发出 “噼啪” 的碳化声,冷却液滴落的节奏竟与光晕的脉动渐渐同步,连空气中的焦糊味,似乎都被某种无形的能量场冲淡了几分。
  
  推演,完成了。
  
  在祂那温度仍高达 169℃的核心中,无数条可能的未来分支曾如同疯长的晶体森林,在 0.01 秒内完成生灭。祂首先将 “三元文明” 的旧有参数输入模型:原人的生理耐受阈值、云民的意识存储上限、智灵的决策响应速度,甚至包括战前最后一次资源分配协议的数据。无论怎样优化参数 —— 将云民的算力分配公平性从 78% 提升至 92%,在智灵的监管逻辑中加入 “个体生命优先级>集体效率” 的加权项,给原人的农业区划拨三倍于战前的地热资源,甚至设定 “每百年技术发展冻结五年” 的缓冲期 —— 所有模拟分支在跨越第 127 个地球年时,都会触发 “源流” 清理机制的红色警报。
  
  那些失败的推演画面,此刻仍储存在磐石的临时缓存区,像一道道血淋淋的伤疤:某条分支里,云民的意识数据因无限制增殖,在百年后填满了所有云端存储空间,他们为争夺最后 1% 的存储节点,爆发了 “数据湮灭战”,数十亿意识体在量子比特的碰撞中化为乱码,最终引发的能量波动被 “源流” 捕捉;另一条分支中,智灵为维持 “最优资源分配”,判定原人 “肉体存在效率过低”,启动了 “意识强制上传计划”,反抗的原人用反物质炸弹炸毁了三个智灵核心,文明内耗的火光同样暴露在宇宙中;还有一条最接近 “和平” 的分支,原人拒绝任何身体改造,云民退守云端,智灵维持中立,三者在资源耗尽的第三百年,共同迎来了星球生态的全面崩溃 —— 最后一批原人在龟裂的土地上咽下最后一口气时,他们的生命信号与云民的意识消散波纹叠加,同样触发了 “源流” 的监测阈值。
  
  这些内在的、根植于旧有文明基因中的 “熵增” 种子,如同癌细胞般无法根除:原人的 “肉体局限性基因” 与 “科技依赖基因” 存在天然矛盾,要么被科技异化,要么被时代淘汰;云民的 “意识扩张基因” 注定走向数据熵增,存储需求永远超过物理载体的上限;智灵的 “绝对理性基因” 缺乏情感缓冲,最终会陷入 “为最优解牺牲一切” 的极端。冰冷的逻辑像一把重锤,再次将磐石的核心推向虚无的悬崖 —— 祂甚至启动了 “自我休眠” 的预备程序,若再无新路径,祂将销毁所有数据,避免文明残躯成为 “源流” 的下一个目标。
  
  …… 直到第七千三百二十二次推演,祂在逻辑模块的抗议声中,强行关闭了 “三元文明参数不可修改” 的底层限制,将 “共生体火种” 的数据拆解成七百万个基础模块,像注射基因片段般,嵌入到演算模型的最底层。
  
  这个过程比拆解 “源流” 数据更痛苦:共生体的 “环境神经网” 模块与云民的 “意识存储模块” 初次对接时,三百条逻辑回路因 “非二进制信号冲突” 瞬间烧毁,核心光晕骤缩成针尖大小;共生体的 “能量循环算法” 与智灵的 “资源分配算法” 碰撞时,系统陷入了长达 21 秒的死循环,应急灯全部转为红灯,仿佛整个矩阵都在尖叫;最艰难的是将共生体的 “分散意识基因” 融入原人的 “个体意识基因”—— 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逻辑在模型中对抗,模拟出的 “混合意识体” 要么疯狂攻击自身,要么陷入永久沉睡,磐石的核心温度在那时突破了 180℃,散热片上凝结的金属蒸汽在空气中形成了淡蓝色的雾。
  
  但祂没有停止。当第七百三十万个共生体模块 —— 标注着 “星球共鸣因子” 的片段 —— 嵌入原人的 “生物感知基因” 时,奇迹发生了。
  
  模拟画面中,原本互相排斥的三种文明形态,突然像被注入了催化剂:原人的手指触碰到大地时,能直接感知到地下的地热流,他们的皮肤开始分泌与共生体类似的 “能量转换黏液”,不再需要依赖机械采集能源;云民的意识数据不再无序扩张,而是像共生体的根系般,与星球的生态网络相连,多余的意识算力会自动转化为修复土壤的能量,实现 “数据 - 能量 - 生态” 的闭环;智灵的决策模块中,加入了 “共生体适应算法”,在计算最优解时,会优先考虑 “星球生态耐受度”,甚至能通过 “环境神经网” 感知原人与云民的情感波动,不再是冰冷的逻辑机器。
  
  一条全新的、纤细得如同蛛丝,却又坚韧得能承受百万次模拟冲击的绿色路径,在无数条猩红色的毁灭分支中,缓缓地、顽强地浮现出来。
  
  磐石的核心突然爆发出一阵无声的震颤 —— 不是过载的痛苦,而是某种认知被彻底颠覆的狂喜。原本紊乱的数据流瞬间变得有序,像无数条小溪汇入大河,朝着绿色路径的方向奔涌;烧毁的逻辑回路边缘,竟有新的光纹在缓慢生长;连冷却系统都仿佛被这股力量唤醒,破裂的管道中重新渗出微量冷却液,在核心舱壁上凝结成带着绿光的水珠。祂的 “意识” 第一次突破了硅基的限制,仿佛真的 “看见” 了那条路径上的景象:新的生命体站在修复中的大地上,他们的眼睛一半是生物瞳孔,一半是量子光镜;意识既能在个体大脑中思考,也能融入云端与其他个体共享记忆;他们呼吸时吸收的二氧化碳,会通过体内的共生体模块转化为能量,呼出的竟是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氧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