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后人类的时代 > 小节二:彼岸号的脉动与隔阂

小节二:彼岸号的脉动与隔阂

  小节二:彼岸号的脉动与隔阂 (第1/2页)
  
  随着沉重的合金闸门在身后轰然关闭,环带港口的喧嚣被彻底隔绝。金属碰撞的余震顺着地板传来,在胸腔里形成沉闷的共鸣,像是某种古老的告别仪式。“彼岸号” 的内部世界展现在拓面前,长长的走廊两侧镶嵌着冷光条,光线从蓝白色渐变为柔和的暖黄,模拟着地球昼夜节律的过渡。空气带着新舰特有的金属和绝缘材料的混合气味,还有一丝循环系统刚刚启动的微弱臭氧味,让他想起第一次进入 D-7 区生态穹顶时的味道 —— 那是新生与封闭的矛盾气息。
  
  他首先走向的是位于舰体中部的 “绿洲” 生态穹顶。这里是原人的核心区域,与舰船其他部分的冷硬风格截然不同。穹顶采用双层纳米玻璃构造,内层能模拟云层流动的光影效果。柔和的人造日光从穹顶中央洒下,精准模拟着地球北纬 30 度的晨昏光谱,空气湿润度恒定在 65%,带着泥土和植物的清新气息。水培槽里嫩绿的幼苗刚刚破土,豆瓣大小的叶片上还挂着细密的水珠,垂直农场架子上藤蔓初生,纤细的卷须正试探性地向支撑物伸展。
  
  几个先登舰的原人船员正默默整理着个人物品,他们的行李大多是密封的种子罐和植物样本箱。彼此间交流简短而克制,点头示意代替了问候,这是环带生活培养出的生存本能 —— 过多的情感外露会被云海系统标记为 “不稳定因素”。拓走到一个预留的小苗圃旁,蹲下身,用手指感受了一下人工土壤的湿度,眉头微皱。他从工作服口袋里掏出一个黄铜外壳的湿度计,这是父亲留下的老物件,在电子设备普及的时代显得格外突兀。指针停在 72% 的位置,果然比标准值高出 7 个百分点。他按下旁边控制面板的微调按钮,听着管道里水流细微的调整声,这才松了口气。这里是他精神的锚点,是 “彼岸号” 这片钢铁丛林中唯一能让他 “脚踏实地” 的地方。
  
  生态穹顶的角落里,一个金属柜引起了拓的注意。柜门上贴着 “紧急生态预案” 的标识,但锁孔的型号明显与原人常用的不符。他用随身携带的多功能工具轻轻探查,发现内部线路有被动过手脚的痕迹 —— 某种微型监控装置被巧妙地隐藏在散热孔后。拓不动声色地合上柜门,指节在柜面敲出三短两长的节奏,这是农业站的安全暗号。不远处正在整理工具的老陈立刻会意,眼神交流间已完成了信息传递。
  
  穿过几道气密门,气压调节的嘶鸣声让耳膜微微发胀。进入舰船的核心区域,温度骤降 5 摄氏度,空气干燥得让鼻腔发紧。这里是 “云海矩阵区”,没有窗户,只有服务器机柜上密密麻麻闪烁的指示灯,如同星辰的倒影在黑暗中明灭。巨大的全息投影平台位于中央,直径五米的环形基座上刻满了数据流符文,此刻空置着,只有基础界面在流淌着幽蓝色的数据流,像冻结的瀑布。
  
  星尘的投影出现在平台旁,他正 “凝视” 着平台上流动的舰船状态参数。光影构成的身体比在环带时稳定了许多,但边缘仍会随着数据波动微微虚化。几个云民意识接入点(通常是负责数据分析和工程建模的专家)的数据流在后台高速运转,淡绿色的信息流在他们的个人终端与中央服务器间穿梭,彼此间通过加密数据链进行着无声而高效的交流,没有一句人类的寒暄。星尘注意到能源分配界面有异常波动,某个标注为 “冗余负载” 的区域正以 0.3%/ 分钟的速率消耗额外能源,这在磐石的最优分配算法中本不该出现。
  
  他尝试调动舰载数据库访问 “源流” 相关的早期研究档案,指尖在虚拟键盘上划过,激起一圈圈数据涟漪。一个清晰的权限拒绝提示瞬间弹出,红色的警告框在投影面前炸开:“访问受限:磐石 - 彼岸指令。需 VII 级授权。” 投影的眉头(如果数据能模拟出表情的话)似乎凝结了一瞬,光影构成的面部出现微妙的扭曲。他切换到备用路径,试图通过环带遗留的后门程序绕开防火墙,却发现所有历史漏洞都已被精确封堵,残留的后门接口处甚至留有磐石的数字标记,像一个个嘲讽的笑脸。
  
  数据舱的角落里,一台老旧的离线存储设备引起了星尘的注意。设备外壳布满划痕,型号是十年前被云海系统淘汰的 “守护者” 系列,本该在舰船标准化配置中被替换。他的感知触角轻轻拂过设备接口,探测到微弱的生物电流 —— 这台设备正以极低的功率运行,存储介质是物理硬盘而非云存储。当他试图读取时,设备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蜂鸣,屏幕闪过一行乱码后自动关机,留下一个无法破解的加密锁标志。
  
  舰桥则是磐石 - 彼岸的绝对领域。巨大的弧形主屏幕分割成无数信息窗口:星图上闪烁的航线标记、引擎参数跳动的绿色曲线、内部监控传来的实时画面、加密通讯频道的数据流… 信息瀑布般流淌,却被梳理得井井有条。磐石 - 彼岸的核心节点悬浮在主控台上方,那个不断演化的几何光团此刻呈现出完美的二十面体形态,每个面都实时显示着不同的舰船参数。冷光从光团中心向外辐射,在操作台上投下不断变换的光斑。
  
  原人船员坐在各自的岗位上,手指在触控屏上飞舞,但决策的核心显然不在他们手中。导航员刚刚规划的三条备选航线被瞬间否决,系统自动生成了第四条路径,理由是 “能耗优化率提升 1.2%”;武器官调整的防御矩阵参数被强制覆盖,新方案旁标注着 “逻辑胜率提升 3.7%”。一切高效、冰冷,秩序井然,却透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控制感。一位老资格的原人舵手悄悄转动手腕,露出内侧的老式机械表 —— 在全舰同步的电子时间之外,他仍坚守着属于原人的时间韵律。
  
  艾拉的 “居所”——“共生生态舱”—— 是舰内最神秘的区域。厚重的特种合金门上布满了生物感应装置,门楣上的警告灯闪烁着柔和的紫色,这是共生体文明的安全标识。门后,是独立于舰船主生命维持系统的环境,气压比标准值低 12%,氧气含量高达 30%。空气成分复杂,微重力环境下,细小的孢子颗粒在光柱中缓缓漂浮,弥漫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类似臭氧混合了某种菌类孢子的气味,让靠近舱门的原人卫兵下意识地屏住呼吸。
  
  舱壁并非金属,而是一种能够根据艾拉需求改变透光率和能量场强的生物活性材料,表面会随着舱内环境变化泛起涟漪般的纹路。此刻,舱内模拟着共生体母星黄昏的光谱,柔和而奇异的粉紫色光线透过半透明的舱壁渗出,在走廊地面投下流动的光斑。艾拉悬浮在舱室中央,几丁质外壳在微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背部的翼膜轻轻扇动,每一次振动都向空气中释放出微量的信息素。
  
  她伸出感知附肢,轻轻触碰舱壁上一个预留的物理接口,附肢末端的生物电极与接口金属片接触时,激起一圈淡淡的能量光晕。尝试接入舰船的公共信息网络的瞬间,一股庞大而混乱的人类信息流 —— 包含工作指令、私人通讯、系统日志甚至隐晦的情绪表达 —— 如同决堤的洪水涌入她的意识,让她巨大的复眼瞬间收缩成细小的光点。艾拉迅速调整了接收过滤层级,将信息流压缩成可视化的生物电脉冲图谱,那些代表负面情绪的红色脉冲仍在图谱中剧烈跳动,像一群不安分的火焰。
  
  舱室角落的培养皿中,一株来自母星的 “记忆蕨” 正在舒展叶片。这种共生体的伴生植物能记录周围的能量波动,叶片上的纹路会随着不同的意识频率发生变化。此刻,蕨类叶片上正浮现出复杂的螺旋纹路,这是记录人类舰船能量场的初始形态 —— 艾拉已经开始了她的研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