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四:《熵减仪式》 (第1/2页)
远征的前夜,乐土星的寒星格外明亮。三个文明以各自最神圣的方式向故土告别,将文明的火种与希望封装成信号,投向深邃的深空。这场跨越种族的熵减仪式,在宇宙的静默注视下缓缓拉开序幕。
行星级告别
地球:光尘星图入海
地球最后保留的 “母星文化保护区” 海岸边,晨雾尚未散尽,礁石上凝结着晶莹的露珠。最后一批坚守的 “原人” 农民身着粗布麻衣,神情肃穆如朝圣者。他们围站在巨大的青石臼旁,石臼边缘刻满了古老的农耕谚语,历经岁月磨蚀仍清晰可辨。
最年长的老农颤抖着将陶罐中的光尘作物倒入臼中 —— 这是稷毕生培育的最后品种,虽已无实际产出能力,饱满的谷粒却仍泛着温润的光泽。石杵落下,沉闷的撞击声在海岸回荡,光尘颗粒被碾磨成极细的粉末,在空中扬起时闪烁着细碎的金光。人们捧着粉末走向海岸线,潮水正缓缓退去,露出布满贝壳的滩涂。
当光尘粉被奋力抛洒向海洋的瞬间,奇迹发生了!粉末接触海水的刹那爆发出深邃的幽蓝光芒,如同亿万颗微型星辰被同时点燃。光芒在海面上蔓延,形成流动的光带,持续 72 小时不熄。整个海洋化作流动的宇宙星图,光芒的强弱变化、流转轨迹隐隐构成动态的航路指引,每一道光纹都对应着彼岸号的星图坐标,这是地球母亲以生命之光为远行的孩子点亮的征途。
云端:百万意识安魂曲
云海深处的数字穹顶下,数据流如同潮汐般起伏。百万个因蓝蚀污染或协议冻结陷入深度休眠的云民意识体,在统一协议的引导下被最后的能量唤醒。他们没有真正苏醒,意识波动却如同潮水汇聚,在数字虚空中交织成一首无声的合唱。
合唱的 “旋律” 是《哈姆雷特》中 “余音绕梁”(“The rest is silence“)选段的意识编码,每个音节都蕴含着对存在与消亡的哲思。这段旋律在云海中回荡、凝结,最终在核心数据库外围形成一座座巨大的意识墓碑。墓碑由纯粹的数据流构成,棱角分明如冰晶,表面清晰蚀刻着休眠意识体的名字或 ID 编码,蓝蚀污染的幽蓝纹路如同伤疤般在碑体上蔓延,既是伤痛的印记,也是存在的证明。
当最后一道意识波动融入墓碑,整个云海泛起柔和的白光,仿佛为沉睡的同胞盖上圣洁的绒布。这是数字文明为逝去与沉睡者树立的永恒丰碑,沉默却庄严。
乐土星:掌印新生
艾拉站在冰原最高的冰丘上,银白色的发丝在寒风中飞扬。她闭目凝神,周身泛起淡绿色的生物能量光晕,与乐土星大地的神经网建立深度连接 —— 虽然与共生体母星的联系已断裂大半,但她与这颗星球的羁绊仍如根系般坚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