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 4:焚身护种 (第2/2页)
“目标:原生人类个体(编号未知)。
生命体征:急速衰竭。
脑部扫描:检测到唯一高强度、结构化神经活动信号… 内容解析:… 水稻基因组图谱(Oryza sativa)… 无其他有效文化或战略数据。
威胁评估:低。行为逻辑:无法解析。结论:非标准攻击单位。”
在绝对理性的判断中,这个脑子里只有水稻基因图谱的老农,毫无价值。他没有携带任何武器,也没有掌握什么重要的战略机密,他的行为在系统看来是如此的荒谬和不可理喻。但正是稷这种对农耕的 “纯粹” 执念,短暂欺骗了系统,赢得了宝贵的几十秒!
炽热的数据库外壳在液氮的冷却下,温度开始骤降,表面的红色裂纹扩张速度明显减缓,有些地方甚至停止了蔓延,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这细微的变化,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稷的身体却在极热(数据库)与极寒(液氮)的夹击下,遭受着毁灭性的打击。他的皮肤已经失去了弹性,变得像一块烧焦的木头,碳化区域不断从后背向四肢蔓延。他能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力正在急速流逝,就像即将燃尽的蜡烛,生命之火越来越黯淡。
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仿佛在说:只要能保住这些文化瑰宝,一切都值得。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倒计时还在无情地跳动:200 秒… 150 秒… 100 秒…
原人们冲到了稷的身边,想要将他从数据库外壳上拉开,但稷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摇了摇头。他知道,一旦自己离开,液氮会再次泄漏,之前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快… 想办法… 转移数据…” 稷艰难地吐出几个字,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原人们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有的试图破解数据库的加密系统,有的则在寻找数据传输的接口,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
云民的安保机器人也赶到了,但它们看着眼前这一幕,系统似乎陷入了混乱。它们的程序里没有应对这种情况的指令,是继续执行自毁协议,还是保护这个用身体阻止自毁的人类?
就在这时,数据库表面的红色裂纹突然又开始扩大,比之前更加迅速。原来,稷的身体已经无法完全堵住液氮泄漏的裂口,冷却效果在逐渐减弱。
稷感受到了数据库外壳温度的回升,他知道自己快要支撑不住了。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头微微抬起,望向那颗依旧散发着炽热光芒的球体,眼中充满了不舍。
“一定要… 保住它们…” 这是稷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随后,他的身体彻底失去了力气,头无力地垂了下去,生命之火彻底熄灭。
但他的身体依然保持着扑倒的姿势,像一座永恒的雕像,死死压在冷却剂管道的裂口上,为原人们争取着最后的时间。
在稷的牺牲下,原人们终于成功破解了部分数据库的加密系统,开始将那些珍贵的文化数据转移出来。《哈姆雷特》的全息演绎、敦煌壁画的数字扫描、《论语》的原始诵读音频… 这些人类文明的瑰宝,在稷的守护下,得以重见天日。
当倒计时归零的那一刻,文化基因库核心数据库虽然还是发生了部分爆炸,但由于大部分珍贵数据已经被转移,损失降到了最低。
硝烟散尽,机房里一片狼藉。稷的身体已经被爆炸的冲击波掀到了一边,碳化的身体在废墟中显得格外醒目。原人们默默地走到他的身边,为他盖上了一面用稻穗编织的旗帜。
这面旗帜在风中轻轻飘扬,仿佛在诉说着这位老农的壮举。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守护,什么是传承。他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脑子里只有水稻基因图谱,但他却用最伟大的方式,守护了人类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稷的精神,如同那些被他守护的文化瑰宝一样,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