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森林文学 > 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 > 第161章 大明的三个标杆

第161章 大明的三个标杆

  第161章 大明的三个标杆 (第2/2页)
  
  “好好好!”朱由检接过册子,“让朕瞧瞧,朕的把总,到底会花落谁家!”
  
  他翻开册子,只看了几个名字,眉头便顿时一扬。
  
  这份名单有些出乎意料,但却又在情理之中。
  
  按照他定下的规矩,队官及以上的军官考核,日常队伍训练的表现占五成,而体现个人文化素养和军事理论的“月考”分数,同样占五成。
  
  至于最底层的伍长,则更看重个人武勇,训练分与个人武力各占五成。
  
  寻常士卒不做单独考核,他们的去留,全看所在的队伍能否在考核中胜出。
  
  名列第一的,毫无悬念。
  
  ——孙应元。
  
  训练分九十九,月考分七十八,总分八十八点五。
  
  作为第一个被提拔的武将,老孙所带领的队伍操练最久,磨合最好,在日常的队列、操法、军纪评比中,几乎霸榜了第一名,因而训练分高达九十九,可谓一骑绝尘。
  
  至于那七十八分的月考分,倒不是他不努力,实在是……文化基础薄弱了些,扣分大多扣在了算术和后勤筹算之类的题目上。
  
  朱由检微微一笑,继续往下看。
  
  第二名,武继嗣,87分。
  
  第三名,吴芳瑞,82.5分。
  
  这二人,都是原勇卫营中靠着自身能力崭露头角的人物。
  
  他们胜在起步早,训练时间长,队伍磨合得好,训练分都相当高,月考分也不错,稳稳占据了前三的席位。
  
  而从第四名开始,才是他这次从边镇召集的猛将们。
  
  第四名,曹变蛟,81.5分。
  
  第五名,周遇吉,74.5分。
  
  第六名,黄得功,72分。
  
  这几位猛将的训练分,就要比前三名低上一截了。
  
  他们这些辽东将官,是入京最晚的一批,队伍的磨合时间天然就比旁人少了一大截。
  
  再加上训练分是按周期内的日均分计算,他们初来乍到时那段混乱磨合期的较差表现,也拖累了不少分数。
  
  因此,他们的训练分,基本都在六十分上下徘徊。
  
  但这些人,毕竟都是在辽东尸山血海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实战经验丰富,又粗通文墨,硬是凭着极高的月考分数,将总分给硬生生拉了上来,挤进了第一梯队。
  
  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继续下翻。
  
  终于,在名单的中后部,他看到了那几个熟悉又让他头疼的名字。
  
  那几个被他从历史的尘埃中刨出来的“半文盲”猛将。
  
  他们的文化水平,在朱由检抽到的这批武将卡池里,堪称垫底中的垫底……
  
  第三十七名,孔有德,矿徒出身,总分64.5分。
  
  第四十三名,左良玉,自幼丧父,总分58.5分。
  
  第四十六名,祖宽,家丁出身,总分54分。
  
  这三位训练分本就不高,又因为文化问题,月考分数更是几近及格。
  
  就说那左良玉,据说他的考卷上错字连篇,涂改得到处都是,许多题目他不是不会答,而是写出来的字,连负责阅卷的考官都认不出来,最终能拿55分的月考分,已是侥幸了。
  
  (附图,勇卫营队官考核成绩单)
  
  看到这里,朱由检的眉头,不自觉地微微皱了起来。
  
  徐应元一直小心观察着他的神色,见状低声问道:“陛下,可是这份名单,不合您的心意?”
  
  朱由检缓缓摇了摇头,目光依旧停留在名册之上,心中却在飞速地计较着。
  
  对于他来说,单纯地训练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这件事,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着急。
  
  整个口外的局势暂时还平稳可控,纵使他这只蝴蝶已经煽动了翅膀,后金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凭空出现在大明的长城边上。
  
  后金对蒙古的拉拢、分化、试探、吞并,都是需要时间的。
  
  最悲观的估计,一年的安稳发育时间,总是有的。
  
  这,便是他敢于在勇卫营中,用这种看似“低效”甚至有些“奇葩”的方式来练兵的底气所在。
  
  缺少足够数量的合格将官,会导致军队的组织度迟迟上不去,战力形成缓慢——这种浅显的道理,他难道会不知道吗?
  
  他当然知道。
  
  他完全可以做得比历史上那个崇祯皇帝更好,更快,更强。
  
  只要将他记忆中的那些明末将星一一擢升,直接授予营官、千总等高位,再从京营、边镇中考选良才充作把总、队官,然后将士卒交到他们手上,全力盯着猛练。
  
  充分相信这个时代顶尖武将的智慧和能力,练出来的军队,结果终究不会差到哪里去。
  
  但那样练出来的,不过是一支传统的、强化版的明军。
  
  那不是他想要的。
  
  在一个沉疴遍地的老大帝国之中,想要披荆斩棘,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立标杆,是做模板。
  
  京师的新政,是他为天下立下的“治理标杆”。
  
  卫生、道路、规章、吏治、治安……所有的一切,都要做到最好。
  
  然后通过南来北往的漕丁、士子、商人,在天下人心中,形成宛如后世“中国VS印度”那般鲜明到刺眼的形象代差。
  
  最终形成人心的虹吸,将文化、人才、风议的话语权,从南直隶手中夺走。
  
  在天下士子之间,推动形成“到京师去”的时代风潮。
  
  经世公文筛选出来的“新政官僚”,是他为官场立下的“吏治标杆”。
  
  用全新的选拔方式,辅以厂卫、风宪的严密监督,让新政官员的做事风格、考成模式、晋升渠道、乃至名望地位,都与传统的旧官僚格格不入,从而形成另一个维度的标杆。
  
  名、权、钱。
  
  凡入新政门者,随手可得。
  
  前两者他现在就能给,最后一个,他也即将开始解决。
  
  而这支勇卫营新军,同样也是一个标杆。
  
  每日不间断的出操、雷打不动的识字课、一月一次的严格月考、足额发放到每个士兵手中的兵饷,以及他亲自盯着的、对贪腐的零容忍。
  
  能者上,庸者下。
  
  一切以能力说话,未来,则以战功说话。
  
  那么,这个他耗费无数心血打造出来的“军事标杆”,它所要降维打击的对象,又是谁呢?
  
  想到这里,朱由检不再犹豫。
  
  他抬起头,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传朕旨意!”
  
  “勇卫营队官武继嗣、吴芳瑞、曹变蛟、周遇吉、黄得功五人,训练刻苦,文武兼备,于考核中名列前茅,着,各升为勇卫营各司把总!”
  
  徐应元神色一凛,躬身道:“遵旨!”
  
  朱由检又问道:“现今勇卫营中,共有兵员多少?队官多少?”
  
  徐应元立刻回道:“回陛下,现有兵员五千零五十人,队官共计一百零一名。”
  
  “好。”朱由检点点头,说道:
  
  “那就按月前所议,只留六十名队官,其余四十余名队官及所管伍长、士卒,都遣散到京师各营之中,将勇卫营压回三千之数。”
  
  徐应元心头一跳,但还是拱手领命。
  
  这个事情在一个月前就已定下,他早就有所预料。
  
  果然这位圣君,端的是言出必行。
  
  朱由检又问道,“陕西各镇的队官和选锋现在大概到哪里了?”
  
  徐应元回道:“陕西路远,估摸着要十月中或十一月初了。”
  
  朱由检点点头,沉吟片刻道:“那行,下次淘汰就定在十二月份,中间有陕西边镇的人到京,继续按之前的方法补足名额。”
  
  “这些事你照旧找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配合,朕已是打过招呼了的。”
  
  “最后……”朱由检顿了一顿道,“通知下去,十二月的考核,朕会从中选拔千总三名。”
  
  把总掌管500人,再往上便是千总,千总往上便是管3000人的营官了。
  
  新的、更高的台阶已经给出,谁能登上去,各凭本事!
  
  所有命令下达完毕,朱由检将名册扔回给徐应元。
  
  “朕让你备下的东西,可都备好了?”
  
  徐应元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答道:“回陛下,都提前已备好了。”
  
  “好。”朱由检点点头,“你现在就回去,当众宣布名单,然后将遣散之事准备一下。”
  
  徐应元领命而去。
  
  朱由检目送他远去,这才转过身,看向一直侍立在旁,将一切都看在眼里的高时明。
  
  “走吧,高伴伴。”
  
  他脸上又恢复了那副充满活力的神情。
  
  “陪朕回去批折子,顺便……等一等内书堂那边的考试结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