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五节 不靠谱,质疑,对赌(保底第一更!) (第1/2页)
“还要继续谈。”
张建川从市里边回到区里向一直等着消息的刘英刚、邱昌盛以及陶顾二人介绍情况。
“但我觉得也差不多了,杀手锏一用,我估计能让他们同意,……”
“刘书记,各位领导,其实我们这样想,就算是检察院追回这些钱我们不拿出去,也就是十来万块钱,看起来不少,但对于这样一个企业关门带来的损失相比,我们心里都有数,真的不算啥,……”
“但如果这个企业活过来了,每年给乡里的管理费不会少,税收也有了,另外还有几十号工人也能拿到工资了,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为日后东兴饲料厂的改制或者并入打了一个前站,做了一次尝试,……”
“如果成功了,东兴饲料厂可以依葫芦画瓢,摸石头过河,同样县里边也在关注,他们也希望我们东坝这边开一个良好头,也能给县里其他企业做这样的尝试突破当好一个示范,我觉得这个意义更为巨大,……”
顾明建都不得不承认张建川非常好的拿捏住了在座众人的心态,尤其是刘英刚和邱昌盛,遣词造句上把大家心思都给勾了起来。
刘英刚已经转任两地区委I书记了,下一步就要到县里了。
去什么地方,是提拔重用,还是平级重用,还是转任平掉,那就要看其表现了。
而这两年经济形势跌宕起伏,从中央到省市县,对经济工作日益重视。
如果在企业混改上做出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来,赢得县里乃至市上的关注,无疑是可以大大加分的,
“我听说市体改委也对咱们县里企业改革很关心,县里也格外重视,抓住这个机会,对我们尖山饲料厂来说也许就是一次腾飞的机遇,……”
张建川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就像是一个磨心,围绕着尖山饲料厂的入股合作这桩事儿被省农科院和区乡这边反复拉锯,时不时还要去县里汇报。
但他很享受这种作为重要人物核心人物的感觉。
被各级领导各方关联方重视,须臾不能离的感觉真的让人有点儿欲罢不能。
今天区里电话,明天县里通知,后天省农科院又来联系接洽,连陶永兴和顾明建这两位直接领导要见自己都得要找时间了,至于张功友,更是只能搭边了。
当然,张建川知道自己不能飘。
这些都是虚的,固然自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旦合作成功,进入正轨,甚至东兴饲料厂也并入进来,自己还会继续在其中出风头么?
这一点张建川还是很清醒的,危难时刻让你上来勇挑重担,并不代表别人不能来摘果子了,也不代表顺风顺水了还需要你。
你表现再好,可能在某些人眼里大概就是你运气好,刚好赶上了这么一个机会,而且又碰巧撞对了做了这种选择罢了。
至少张建川已经隐隐觉察到了去农工商总公司里边有了这么一些苗头。
一些杂音也开始出来,东兴饲料厂要比尖山饲料厂情况好得多,如果要合并,那么东兴饲料厂就该占主导地位。
当然那边也有意无意忽略了省农科院入场后企业性质的改变。
张建川并不在意,现在他会努力做好这桩事儿,毕竟这是自己展示自我的一个绝佳机会,也是锻炼自我的一个难得机会,至于以后,谁说得清?
负责和尖山方面谈判的是省农科院后勤处的一位刘副处长与畜禽研究所的两位同志。
既然这边已经获得了区委和乡里的最终认同,张建川就要力争在十月底之前把这桩事情敲定。
“刘处长,这都是咱们第几次谈了?第五次了吧?”张建川把茶亲自送到对方手上。
“刘处长能亲自来,足以说明农科院的诚意和态度,而我们尖山这边更有诚心和意愿,我希望今天可以完成谈判,形成最终结果。”
“哦?!”刘伦春大为吃惊。
谈了几回,双方的要价差距虽然在逐渐缩小,但是农科院始终觉得这件厂子太小,而且财务状况很糟糕,虽然剥离了债务,省农科院接手的话,生产技术问题不大,但是市场营销却非一朝一夕之功能打开。
这需要持久的经营和投入。
这一点也是让省农科院这边最为纠结犹豫的。
要说尖山饲料厂实打实有地皮,有厂房,有执照,有生产线,也有一定市场销售渠道,典型小而全。
可就是这种企业在八十年代初期很吃香,物资紧缺时代嘛,但现在随着竞争加剧,这种企业就有些跟不上时代了,逐渐败下阵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